草原上唱响“新牧歌”
阿勒泰新闻网讯(通讯员 秦建敏 剡相梁 吴小娟)一朝晨曲传激荡,四季牧歌放悠扬。在福海县广阔的草原和高山牧场,逐水草而居的牧民赶着一群群牲畜,穿行在广袤的原野上,构成了一幅壮观的迁徙画卷。

为破解牧区群众居住分散、教育管理服务缺位、党员流动性大、作用难发挥等问题,福海县采取压实工作责任、密织管理网格和提升服务水平等措施,加强牧区基层组织建设,有效提升牧区基层党组织管理服务水平。
谱好压实主体责任“开场曲”
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党的建设中居于重要地位,如何加强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如何把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坚强领导核心?
福海县从分层建立牧区党建责任清单入手,明确县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牵头研究制定牧区党建工作规划、承担推进牧区党建责任制落实等10项具体任务。乡(镇)党委书记作为直接责任人,具体抓好牧业村党支部星级化创建、党员队伍建设等15项任务。牧业村党支部书记作为具体责任人,承担制定加强支部班子建设、党员队伍管理等24项具体任务。

“责任清单的实行,使村党支部书记主动抓党建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明显提升,牧民反映的问题也都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回应和解决。”福海县喀拉玛盖镇党委书记王德来说。
同时,在牧区建立牧区临时党支部,采取“两推一选”配强支部书记,选派工作队长担任党建指导员,健全牧区支部制度,设置党员示范岗,建立党员承诺践诺机制。
“在转场的路上,党员干部一路跟随陪伴着我们,不仅宣传党的惠民政策,还解决转场路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现如今,村干部工作水平提高了,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明显增强了。”老党员哈依甫汗·阿斯哈尔说。

弹奏编织管理网格“进行曲”
7月20日清晨,在绿草茵茵的乌图布拉克牧场,福海县委宣传部、邮政公司驻齐干吉迭乡赛克路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吾介提·达列力汗坐在毡房外正和牧业专班成员商量当天的工作重点和注意事项。
一个专班就是一个基层组织,一顶帐篷就是一座堡垒。福海县积极探索推行“牧业专班”工作模式,专班由县委组织部部长担任“总指挥”,成员由第一书记、乡(镇)分管牧业领导、工作队员、村干部、结亲干部组成。主要负责组织群众在牧区开展每周一升国旗、党员组织生活、解决困难诉求、牲畜防疫管理等工作。

各乡(镇)以牧业专班党员为基础,按照“大统一、细分组”的原则,设立三级党组织机构,即以乡(镇)为单位成立临时党总支,统管村党支部、党小组,依托“牧区群众工作观摩会”“草原文化节”等载体,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引导牧民群众永远跟党走,增强牧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真正实现“牧民毡房搭到哪里,党的基层组织就覆盖到哪里”。

今年以来,福海县在冬(夏)牧场牧业办公室、牧民定居中心村、牧业转场要道、边境村成立2个牧业社区党总支,下设9个党支部,相邻相近村纳入社区统一服务管理。每个党支部就近就便成立2-4个党小组,设定若干个党员中心户,辐射带动10户牧民,形成“牧业社区党总支—村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党组织管理网格。
奏响提升服务水平“协奏曲”
“最近我们片区的党员和群众反映,大家想多学习一些养殖技术,希望工作队能邀请畜牧专家,来给大家上一堂牲畜养殖方面的专业课。”在阔克阿尕什乡辉腾阿夏牧区党员座谈会上,作为“党员中心户”的阿汗·马开在发言时说。
针对牧区地域广阔、党员居住分散、党组织服务半径过大的问题,福海县各工作队按照居住相邻、产业相近、便于管理的原则,把乐于服务群众、文化程度高、“双带”能力强的党员确定为“党员中心户”,每个“党员中心户”联系3至7名党员,服务10至15户群众,延伸党组织服务触角。工作队每月至少组织“党员中心户”开展1次座谈会,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收集整理并一一给予回复。

同时,工作队充分发挥“党员中心户”与群众走得近、贴得紧的优势,引导他们做好政策宣讲、党建指导、民事调解、民生服务等工作,在传民声、解民难、扶民困的实践中拉近党群关系,把党的服务触角延伸到了基层,有效促进了社会和谐。
“工作队组织9名专兼职干部,为牧民提供审批服务、证件办理、补贴发放等16项服务,结合‘1+2+5’重点任务,积极开展扶贫帮困、调解纠纷等好事300余件。”福海县农业农村局驻阔克阿尕什乡阔克卓尔尕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阿依丁古力·木沙巴衣说。

红旗漫卷长风劲,党建领航百业兴。福海县持续推进牧区基层党建工作,有效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干部的帮带作用,“业旺、景美、人欢”的牧区新图景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