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精神扶贫 激发内生动力
推进精神扶贫 激发内生动力
哈巴河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王云
近年来,县委宣传部把落实好脱贫攻坚工作任务作为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总目标、聚焦总目标的有力实践,通过强化舆论引导、宣传宣讲等,大力宣传县委、政府的惠民政策、传播文明新风,激发群众的感恩意识、发展意识,激发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
一、工作开展现状
(一)强化学习,坚定各族干部群众打赢脱贫攻坚工作的信心
一是强化各级理论中心组学习,统一思想,提高政治站位。采取开办各级中心组读书班、集体交流、个人自学、专题调研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指示、重要讲话、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地委、县委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会议精神,充分认识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和坚定信心,有针对性地解决领导干部在围绕总目标,打赢脱贫攻坚战工作中遇到的理论和思想认识问题,带着问题学理论、带着问题想事情、带着问题干工作,从而增强理论学习的效果,提升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落实力和执行力。二是加强引领,提升群众脱贫致富的意识。充分挥县领导示范宣讲团、县党校理论骨干宣传讲、老干部宣讲团、草根宣讲团及各级基层党组织、访惠聚驻村工作队、驻村管寺干部、下沉包村干部等的力量,充分利用每日大喇叭宣讲、周一国旗下的宣讲、冬季文体活动大宣讲、文化活动、民族团结一家亲结对认亲、联谊活动、编印宣教资料等主渠道方式,大力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万家”、“党的惠民政策进万家”学习宣传活动,增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二)加强文化引领,增强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内生动力
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县委宣传部充分发挥宣传教育群众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宣讲形式,把党的惠民政策送到千家万户,增强各族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
1.抓好宣讲送政策。一是开展冬春季巡回大宣讲。利用冬春季农闲时节,每年开展“冬春季巡回大宣讲”活动,将核心价值观与惠民政策、民族宗教、法律法规、科技知识宣传等紧密结合起来,采取“一名领导干部+一名理论骨干+一名百姓名嘴”的形式,组成18支宣讲队,在全县乡村社区进行巡回宣讲,实现了宣讲全覆盖。农忙时节,依托乡村大喇叭、访惠聚工作组、包村挂户干部走访入户、面对面宣讲、文化活动等方式加大政策宣讲工作点滴渗透。同时,每月25日,固定开展“讲法治•惠民生•促团结”集中宣传日活动,坚定不移地把党的声音、党的惠民政策传播到千家万户。二是开展主题宣讲,打牢群众思想基础。结合群众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自生动力不足的问题。三年来,连续每年在全县所辖边境村开展“法治边防千里行专题巡回宣讲”全覆盖。2018年全面启动“哈巴河县“讲党恩爱祖国、讲变化爱家乡、讲文明爱生活”主题大宣讲活动。通过县领导示范宣讲带动,大喇叭每日8小时宣讲,各类宣讲小分队深入乡村、社区、夏牧场,组织开展“三讲三爱”优秀宣讲员巡回宣讲、刻录优秀宣讲员宣讲光盘下发至村社区等方式,讲形势政策,讲身边的发展变化、讲“五个认同”、讲各类惠民政策,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知党恩、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教育和引导贫困群众改变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增强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2.编印资料形成宣传合力。为了让广大农牧民全面准确地掌握国家的大政方针、惠民政策等,真正做到让群众受教育“到人管用有效”。我们做好“结合”文章,将农业、畜牧、农机、林业、水利、“两居”工程、教育、卫生、就业等相关优惠政策、重大会议精神、民族宗教、加快农牧业发展优惠政策等汇编成集,三年来,县委宣传部连续每年编印《哈巴河县基层理论政策宣讲资料汇编》《哈巴河县“惠民政策”宣传手册》《国旗下的宣讲汇编资料》《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万家(群众读本)》(汉、哈)《全国“两会”精神进万家》(汉、哈)等宣传资料30余万册,制作宣讲资料袋4万个,按户发放到群众手中。同时,为了强化群众学理论政策、学法律法规的实效性,印制了3万份《哈巴河县农牧民群众学习宣传教育记录本》发放到每家每户,做到群众学习有记录,学后可温习,做到干部反复讲,群众反复学,从而使群众受教育“村不漏户、户不漏人”。
3.丰富载体送文化活动。一是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和使用力度,继续实施好东风工程、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万村千乡文化产品惠民行动”、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等系列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二是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围绕重要时间节点,组织举办了以“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百姓春晚、“民族团结一家亲”“庆七一”“八一建军节”“迎国庆”等系列弘扬主旋律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文艺活动。依托村文化活动室、小广场、“乡村大舞台”等阵地,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群众文化活动,让基层文化阵地建起来、用起来,让老百姓跳起来、乐起来。组织开展了“文化耀金山——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万家”活动活动,把党的惠民政策宣传到千家万户。大力开展“乡村百日文体竞赛”等活动,共举办各类文化体育活动600余场(次),其中开展城乡村文化走亲280多场(次),“十九大精神文艺小分队”深入农牧村公益演出350多场(次),参与群众1.5万余人(次),观众达7万多人(次)。
4、传播文明新风尚。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群众的作用,通过抓好“我们的节日”“身边好人评选”、志愿者服务、文明细胞工程评选等活动,帮助广大群众树新风、改陋习。一是做好身边好人尤其是创业就业典型的推荐评选活动。在全县6个乡镇树立“身边好人榜”11个,推荐评选12户“十佳文明示范户”,开展就业创业典型事迹报告会,用身边的脱贫致富典型教育引导身边人,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二是推动扶贫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定下发《志愿流动服务站工作方案》《每月一主题志愿服务活动方案》,组织各部门(单位)尤其是各级文明单位,围绕学雷锋、关爱困难人群、情暖牧民等内容深入乡镇、村(社区)开展各具特色“献爱心送温暖”志愿服务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扶贫帮困氛围。三是用活“我们的节日”丰富群众生活。制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春节礼包”10000份,发放给群众家中,并通过制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户外公益广告,哈巴河零距离平台、电视、文化墙展播等,让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百姓生活。清明、端午、中秋、国庆、重阳节期间,组织开展清洁环境、孝老爱亲、爱国教育、“送温暖献爱心”志愿服务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让传统节日成为传承文化、播洒文明、凝聚力量的有效载体。
(三)做好宣传报道,营造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良好社会氛围
1、典型选树。做好脱贫攻坚典型挖掘选树,重点是农牧民群众自力更生、自主创业、脱贫致富典型的挖掘宣传,组织开展了“身边的脱贫致富典型”事迹报告会,并将先进典型的事迹刻录成光盘,下发到村(社区)进行学习宣传,通过身边的典型引领,激励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自生动力。
2、加大宣传力是。一是强化媒体宣传。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重点对九项惠民工程、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民族团结、农牧业现代化、改革开放40年等专题进行报道,及时推出了一批有分量的重点报道,营造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新时代新作为的浓厚氛围。二是加强社会面宣传。通过制作户外宣传牌、悬挂标语横幅、组织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等,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存在的问题
1、部分农牧民群众的感恩意识不足,对责任和义务认识不清,对享受到的国家优惠政策没有心存感恩,认为理所应当,缺乏感恩意识。
2、部分群众仍然存在等靠要的思想,自我发展的能力和信心和决心不足。
3、政策宣传教育的形式还比较单一,还需要不断的丰富形式、拓宽渠道。
4、宣传报道仍需加大力度。对于脱贫攻坚成就性、经验性、典型性报道力度不够大、影响不明显,没有达到以点代面的效果。
三、下一步对策及建议
(一)继续扎实做好群众教育引导
一是通过农牧民夜校、访惠聚工作队面对面宣讲、大喇叭宣讲等各种模式继续抓好群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地委、县委等重要部署、重要会议精神等学习宣传,坚定不移地把党的声音传播到千家万户。二是做好政策宣讲。制定下发2019年大宣讲方案,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感悟身边的变化为主题,继续开展好“讲党恩爱祖国、讲变化爱家乡、讲文明爱生活”“哈巴河县法治边防千里行”主题大宣讲活动,通过讲形势政策、讲发展变化,提升群众的感恩意识、发展能力。三是做好资料编发。编印《民生宣传手册•2019》《哈巴河县‘讲党恩爱祖国、讲变化爱家乡、讲文明爱生活’主题大宣讲资料汇编》等资料,让宣教资料成为群众发家到家的帮扶,提升群众通过惠民政策脱贫致富的能力。
(二)做好文明传播,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是扎实做好身边好人、致富能手等推荐和学习宣传活动。通过组织开展村级道德讲堂、“最美哈巴河人巡回宣讲”等活动,加大身边典型的宣传学习力度,营造向身边典型学习、做脱贫致富能人的浓厚社会氛围。二是扎实做好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十佳文明示范户、文明诚信农牧民评选表彰,做好村规民约的修订,通过评选表彰树立文明新风,营造文明家风民风。三是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我们的节日”活动。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为契机,组织开展灯会、社火、经典诵读、、敬老爱老、联谊活动等,使传统节日成为文化传承、活跃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的有效载体。四是开展扶贫志愿服务活动。持续打造“志愿服务流动工作站”品牌,以扶贫志愿服务活动为主题,在主题设计、服务形式、内容等方面进行有效探索和实践,推动扶贫志愿服务活动具体化、常态化。同时,充分发挥各乡(镇)、各社区志愿者、各牵头单位志愿服务中心、服务站牵头抓总的作用,,推动扶贫志愿服务持续健康发展。五是组织开展好百日广场文化、文体竞赛、文化走亲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实施好“十百千”基层乡土文化人才培育工程,重点选树培养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群众文艺骨干,辐射带动更多农牧村、农牧民积极参与文化活动,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凝聚人心、推动发展的作用。
(三)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宣传
一是做好重点宣传。为主线,重点做好九项惠民工程、脱贫攻坚“桦林绿城”旅游哈巴河、城乡发展、农牧业现代化等民生专题报道,力争推出一批有分量的重点报道。二是做好典型宣传。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一步加大对脱贫致富典型的选树力度,在全县选树一批既有代表性、又能叫的响的先进典型,通过县内学习宣传、邀请主流媒体进行集中宣传,让身边典型现身说法,成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最生动“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