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汗德尕特敦德布拉克洞穴彩绘岩画
阿勒泰新闻网讯(阿勒泰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强 杜鹏飞 实习记者 杜曼·马合沙提 吾兰别克·赛尔哈孜)在汗德尕特蒙古族乡乌梁海民俗文化陈列馆,大门正前方摆放着一块“敦德布拉克滑雪狩猎岩绘画”模型,下方岩绘画概况有这样的表述:“《山海经》曰:‘有钉灵之国,其民从膝下有毛马蹄善走’。”这是对国内滑雪最早的文字记载。

上万年前,一群手持木杖、背挎弓箭、脚踩毛皮滑雪板的阿勒泰先民于高山雪原驰骋,在他们身旁或前方是拼命逃窜的野牛、野马、麋鹿……

国庆黄金周,我们四人驱车前往距离阿勒泰市区49.5公里的汗德尕特蒙古族乡,探寻人类滑雪起源地的神奇之美。
汗德尕特蒙古族乡地势以山地为主,地形呈盆地状,北高南低,其中北部山区海拔1000~2500米,南部汗德尕特河中下游海拔800~1000米,境内最高点位于胡尔埂山,海拔2500米;最低点位于达布勒哈特河谷,海拔700~800米。“这里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冬季漫长多雪、夏季短暂凉爽。”同行的汗德尕特蒙古族乡党委委员、副乡长林海宇向我们介绍说,“这些年,各路专家、游客,多数奔着敦德布拉克洞穴彩绘岩画而来,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近距离领略人类滑雪起源地的独特魅力、一睹上万年前人类滑雪狩猎的壮美画面。”

说起敦德布拉克洞穴彩绘岩画,林海宇的眉宇间满是自豪。
敦德布拉克洞穴彩绘岩画位于汗德尕特蒙古族乡政府东北约4公里的敦德布拉克河上游沟谷中,共有5孔洞穴岩画,其中1号和2号洞穴在敦德布拉克河谷东侧,3号、4号、5号洞穴在河西一带。当日,受山路泥泞所限,我们主要近距离观看了1号和2号洞穴内的岩画。

1号洞穴宽3.5米、高0.8米、深1.7米,岩画内容以动物及狩猎为主,主要有野牛、野马,野牛身体明显大于其他动物,双角朝前,粗颈、长吻、短腿;野马表现为竖鬃,有的作奔跑状、有的作行走状;画面中还有人面纹、排列较紧密的短线、三线纹(有的看似手印)及一些简单抽象图案。在该幅岩画中,人物画面共有四组:第一组是手持弓箭的射猎者;第二组有两位舞者;第三组共10人,均躬身屈腿慢步而行;第四组可辨的有四人,中间两人似踩在一长条形雪板上。2号洞穴可看出由两个人物和四个线条勾勒的动物,其中一人手持弓箭,动物无法辨识。“这些岩画是用赭红和深赭红两种颜色在内壁绘制而成,之所以历经上万年依旧清晰可见,一是因为此颜料不易褪色,二是选择在石棚内壁绘画,可以防止风吹日晒、雨水浸泡。毫无疑问,二者都代表了古人的远见和智慧。”林海宇说。

据相关资料显示,挪威北部曾发现一幅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岩画,上面绘制着一个脚踩巨大滑雪板的人;瑞典吉尤加登博物馆收藏有大约4500年前的滑雪板;俄罗斯曾在乌拉尔山脉的泥炭沼中发现过约8000年前制作的滑雪板残片……但它们的年代,均不如敦德布拉克滑雪狩猎岩画的年代久远。

在汗德尕特蒙古族乡乌梁海民俗文化陈列馆,大门正前方摆放着一块“敦德布拉克滑雪狩猎岩绘画”模型,下方岩绘画概况有这样的表述:“《山海经》曰:‘有钉灵之国,其民从膝下有毛马蹄善走’。”这是对国内滑雪最早的文字记载。该岩棚画较小且浅,绘有四组人物和一些野牛、野马等动物,专家们认为,该岩棚内的第三组人物画面大概有10人,其中6人轮廓比较明显,人物姿势基本呈站立式,脚下有延长物,上体与膝部前屈,而且动感明显,符合滑雪人的姿态。岩画中几人脚踏雪板,有的还手持单杆滑雪杖,动物形态栩栩如生。滑雪人的上体宽大、腿细、人物背部隆起,似背着某些东西,又似穿着宽大的冬衣,被滑行时产生的气流吹起。这种姿态与至今阿勒泰农牧民的滑雪姿态有着惊人相似之处。岩棚内各组岩画用色深浅不同,分赭红和深赭红两种,颜料来自赤铁矿,化学稳定性好,所以能长久保存;另,其绘画艺术风格略有变化,显示岩画创作的时间可能有早晚之分,但大体可以肯定,这组滑雪狩猎人物画面属于早期作品,其创作时间不晚于公元前1万年。”

走访中,我们了解到,《阿勒泰宣言》于2006年1月16日在阿勒泰市诞生,并于2006年12月1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向世人正式颁布。

据中国第一位滑雪冠军、滑雪协会技术顾问单兆鉴推断,适合滑雪的地方必须具备几个先决条件,即:天气寒冷,降雪量大且存雪时间较长,山丘多,有制作滑雪板的特有树种等。而阿勒泰地区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寒冷气候,冬季降雪多、雪量大,存雪时间长达半年之久,山地、森林较多,具备滑雪和制造古老滑雪板的条件。

单兆鉴先生曾多次对敦德布拉克滑雪狩猎岩画进行实地考察。他认为,岩画上的人物是脚踏雪板、手持单杆的滑雪人,他们的姿态不仅与目前阿勒泰地区部分哈萨克族、蒙古族农牧民的滑雪姿态有着惊人相似之处,而且不少当地人至今仍热衷于毛皮滑雪运动。
在汗德尕特蒙古族乡古老毛皮滑雪板展馆内,数十副毛皮滑雪板按照制作年代远近依次排开,观者无不在瞬间感受历史沧桑且浮想联翩。展馆正面墙壁陈列着国内外专家学者以及滑雪爱好者在阿勒泰研究考察以及滑雪的照片,其正中一幅格外醒目,是单兆鉴先生与挪威专家学者卡琳·博格女士、美国专家学者尼尔·拉尔森先生的合影,他们分别用中文、英文代表亚洲、欧洲和美洲宣布《2015阿勒泰宣言》。

在展馆内左侧,还有一间房子,里面摆放着几副半成品毛皮滑雪板,以及制作滑雪板的特殊工具。林海宇说:“这里是当地古老毛皮滑雪板制作传承人现场展示制作工艺的作坊,如今成了培训基地,吸引了不少年轻人。”
据了解,如今,阿勒泰市周边乡村的哈萨克族、蒙古族农牧民仍会使用自制的古老毛皮滑雪板,每当大雪封山,毛皮滑雪板就会派上用场,成为一种非常实用的交通工具。不仅如此,每年冬季,尤其是在1月16日“人类滑雪起源地纪念日”前后,阿勒泰各大滑雪场都会举办大型赛事活动,向世界展示“人类滑雪起源地”的独特魅力。
前往汗德尕特蒙古族乡观看敦德布拉克洞穴彩绘岩画路线
路线一:从阿勒泰市区出发到红墩镇,沿红墩路行驶2.3公里,直行进入省道S230线经多拉特村抵达汗德尕特蒙古族乡,全程约30.8公里。
路线二:从阿勒泰市区出发抵达红激镇,继续沿国道216线从红墩镇喀木斯特村左转,沿乡道204线行驶,经塔拉特村抵达汗德尕特蒙古族乡,全程约49.5公里。
路线三:从阿勒泰市区将军山外环线出发,直达汗德尕特蒙古族乡(外环线正在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