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雪花秀天下 冰雪经济乘势起
——中国雪都2021—2022雪季冬季旅游工作回顾阿勒泰新闻网讯(阿勒泰日报记者杨玮璇)2021年冬季以来,地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号召,坚持“以旅游业为主体,牵动一产、托举二产”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冰雪产业,推动冬季旅游全面发展。
冰雪旅游资源引八方来客
按照国家赋予阿勒泰“建设冰雪丝路带”、自治区冬季冰雪旅游经济发展核心区品牌的战略定位,依托独特的生态资源和世界级冰雪资源,地区持续加大资金投入,进行雪道修建、索道铺设、造雪机、跳台群、游客服务中心等滑雪设施建设,形成以将军山、可可托海、吉克普林国际滑雪度假区为主要支撑的滑雪品牌。同时,地区深挖冬季旅游的潜在能量,释放独特的冰雪、生态优势,阿勒泰大众滑雪、布尔津雾凇、哈巴河雪桦、吉木乃冬牧、福海冬捕、富蕴高山滑雪、青河民俗、喀纳斯冬韵等旅游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

随着雪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凭借着雪期长、雪量大、雪质优的特点,地区各大滑雪场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滑雪爱好者及发烧友前来打卡,让阿勒泰雪场的“火”烧得更旺。据统计,2021—2022雪季,全地区滑雪场入场人数达80.3万人(其中免费滑雪4万人),收入超8000万元,滑雪人数排名全国第一。其中,将军山国际滑雪度假区总进场人数达51.4万人次,滑雪总人数达26.6万人次;可可托海国际滑雪度假区总进场人数达26.1万人次,滑雪总人数达17.6万人次;吉克普林国际滑雪度假区总进场人数达4万人次,滑雪总人数达2.3万人次。
冰雪产业人才培养体系成形
为满足对冰雪产业人才的需求,一直以来,地区充分发挥吉林、黑龙江两省援疆人才优势,以阿勒泰职业技术学院为载体,依托中国科学院、中国旅游研究院、国家宏观经济研究院的专业团队,聘请单兆鉴、魏庆华、姜世才等国内冰雪行业专家为阿勒泰冰雪旅游发展建言献策,引进体育经济与管理、冰雪运动、冰雪旅游活动策划等18个行业的61名高层次专家人才,成立冰雪经济智库,构建独具特色的冰雪人才培养体系。目前,阿勒泰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旅游管理、冰雪运动训练、冰雪运动与管理等5个专业,全地区42所中小学校被自治区命名为冰雪运动特色学校。

为助力2022年北京冬奥会,地区组织了“争当2022年北京冬奥会志愿者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培训活动”,组建了500人的“大学生、医务人员、青少年、滑雪爱好者、裁判员”志愿者队伍;向单板滑雪障碍追逐国家集训队输送优秀冰雪后备人才11名,培养和输送高山滑雪国内技术官员16名,输送越野滑雪运动员迪妮格尔·衣拉木江和巴亚尼·加林入选中国奥运代表团征战北京冬奥会。
冰雪产业链条多方向延伸
近年来,冰雪旅游产业带动乡村旅游产业蓬勃发展,阿勒泰市拉斯特村、富蕴县塔拉特村、布尔津县禾木村等地群众充分享受到冬季旅游的红利,全地区参与冰雪运动人数超过10万人,直接带动就业8万人,实现了“农村变景区、农舍变旅馆、农民变职员”。同时,地区利用公园、广场、城区周边空地建成共享越野滑雪体验区11个、体育运动公园7个、滑冰场(馆)21个,免费向群众开放,累计免费培训中小学生、市民15万人次,有效推进全民参与冰雪运动。不仅如此,地区从运动服装和普及型冰雪装备制造入手,积极推动本地冰雪装备产业发展壮大,新疆雅居床服有限责任公司向北京冬奥会的国家队运动员及奥组委官员提供了2000套“阿尔泰雪狼”驼绒保暖服饰,福海天润牛羊肉等食品被指定为国家运动队特供食材等,冰雪产业链条多方向不断延伸。

在今年自治区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杰恩斯·哈德斯在接受自治区媒体专访时表示,今后,阿勒泰地区将继续大力宣传“净土喀纳斯雪都阿勒泰”冰雪旅游品牌,建立“中国滑雪”的文化自信,促进地区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等融合发展,打造较为完备的产业链条,把“冷资源”打造成“热产业”,开创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日趋完善的设施让冰雪产业成为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同时也让阿勒泰作为“人类滑雪起源地”这一品牌越叫越响。通过一直以来的努力,阿勒泰市荣获“冰雪旅游十佳城市”“冬游名城”等称号,首批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名单中“阿勒泰滑雪旅游度假”榜上有名,阿勒泰市被命名为“阿勒泰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可可托海国际滑雪场入选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今后,地区将继续发挥“中国雪都”“人类滑雪起源地”的品牌优势,按照“四区一园”产业布局,下好建设、提升、巩固、完善“四步棋”,为建设国家冰雪丝路带、世界冰雪旅游和运动目的地、国家滑雪旅游度假地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