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丨万里边关壮阔行
【辉煌70年 奋进新征程】
江仲平
摊开中国地图,在大大小小的省级行政区中,西北角的新疆陆地面积最大、交界邻国最多、陆地边境线最长。莽莽疆土、漫漫边关,这片土地的和谐安宁,关乎国家命运、民族复兴、百姓福祉。
边关万里,山河峥嵘。哨所、口岸,城镇、乡村,5700公里的边境线上,有“问勇路”上清澈的爱,有胜利峰上无畏的坚守,有交往交流交融的彩带斑斓飞舞,有共绘同心圆的伟力澎湃激荡。
治国必治边。盘点历史,边关的繁荣与否,从来都超越了边关本身,具有全局意义。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70年壮阔征程中,“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勾勒出新时代边关可感可触的“千里江山图”,凝结着边疆人民的光荣与梦想!
一
一道山梁,开满鲜花,山的一侧铺展出一望无际的菜籽花海。
“一滴蜜,采自两个国家的花”,养蜂人张华梅靠200多箱蜜蜂创造着甜蜜事业。边境“花蜜”是新时代兴边富民的生动缩影。
帕米尔高原的牧民,吐哈盆地的瓜农,卡拉苏口岸的“摆渡人”,和田乡村的“绣娘”……各族群众满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希冀在这片广袤土地上起飞,日子充满甜蜜与芬芳。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边疆地区一个都不能少。”这既是“接续奋斗”的庄严承诺,也是“民之所盼”的深情回应。
边境兴则边民富,边民富则边防固。新疆深入实施富民兴疆,让“边疆”“边境”不再是边缘,而是开放发展的前沿。
新的战略定位激发新活力。从边远地带蝶变为“一带一路”核心区,从“老少边穷”跃升成“发展热土”,新疆深耕改革创新,打造开放高地,为“兴边富民”注入新动能、拓展新前景。
新的发展路径带来新质效。自贸试验区挺立潮头,口岸班列呼啸奔驰,边民互市烟火繁华……“边城”“边关”不再是默默无闻的配角,而是改革先行者、开放弄潮儿,在兴边之路上锐意进取、未来可期。
新的发展机遇带来新可能。打通山区、牧区和大漠深处“最后一公里”,快递走进来、特产走出去;互市贸易、跨境电商、跨境旅游,边民在“缩小的世界”里接触“放大的未来”,把机遇闯出来,让梦想飞起来。
产业可以“大而强”,也可以“小而美”。让“新”鲜飞向五湖四海的餐桌、让林果“七十二变”、让棉花绽放“云”诗意、让葡萄串起“从天而降的甜蜜”……行走边关,富民产业形成特色、强化优势,各族群众的“聚宝盆”端得牢、“摇钱树”长得高、“幸福路”走得稳。
边疆处处和谐、和睦、和美,这振奋人心的巨变,源于统筹好了发展和稳定、发展和民生、发展和人心的关系,在于夯实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根基。
继续在“边疆”建设中创造移山填海的人间奇迹,在“民生”建设中描绘春风化雨的和暖境界,我国西北边疆大地定能不断舒展出“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动人画卷。
二
喀纳斯湖如碧玉镶嵌于阿尔泰山,光影流转,水色变幻莫测;塔什库尔干石头城下,阿拉尔金草滩与巍巍雪山合璧,构成“一川草色青袅袅”的边塞诗境……边关之美,美在自然山川,壮在山河雄浑辽阔。
这美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祖国边疆落地生根的硕果。巴尔鲁克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曾因过度放牧伤痕累累,如今草木葱茏、野生动物重返家园,成为边境线上耀眼的生态明珠。塔城老风口,昔日风沙肆虐阻断交通,如今百万亩生态林筑起绿色长城。边关的壮美风光,是敬畏自然、守护家园的生动实践,是留给子孙万代永不褪色的绿色宝藏。
边关之美,美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塔城融融泄泄的多民族家庭,阿勒泰“户儿家”欢声笑语的文化大院,见证各民族血脉相连的深厚底色。从城市到乡村,从额尔齐斯河畔到昆仑山腹地,团结之花开满边关。
“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用生命托举落水儿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胡拥军,与各族护边员同骑一匹马、共住一顶帐篷……正是无数这样平凡而伟大的身影,用行动彰显着“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真谛,用真心真情诠释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深刻内涵。
边关之美,美在底蕴深厚、荟萃交融的文化。博尔塔拉河畔,《江格尔》恢弘壮阔;伊犁河谷,锡伯族西迁节彰显戍边气概;帕米尔高原,《玛纳斯》深沉悠远;昆仑山下,《山海经》的传说焕发新彩;库车老城,汉唐风骨烈烈千年……在70年的光阴里,祖国边关斑斓多彩的文化形态,在中华文化怀抱里愈发生机勃勃。
各地游客沉浸于塔吉克族的婚礼民俗、各族群众在“那达慕”盛会同场竞技、各地广场可见欢快热闹的“麦西热甫”……这“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边疆文化图景,正是中华文化向心力、凝聚力的深刻印证,正是中华文明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磅礴气象。文化融合的华彩乐章,早已超越时空,成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生生不息的源泉。
万里边关,因开放发展的笔触而更加灵动,因山河生态的底色而更加壮丽,因民族团结的深情而更加和美,因文化认同的共鸣而永恒不朽。
三
站在历史的山峰眺望,边关是兵家必争之地,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是版图盈缩的关键地带。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尽享安稳太平是边疆人民千年不变的追求。
当边民洋溢幸福的笑靥,在关山重重间绽放出岁月静好的安宁模样;当风雪雕刻的界碑,在祖国边疆挺立起坚不可摧的安全屏障……新疆各族儿女的血脉深情早已融聚一起,让边关的每一寸土地都格外温暖。
边关百姓的安宁生活,为新时代边疆治理成效写下具象注脚。
在阿克陶县,逐水草而居的牧民挥别高山深谷,在昆仑佳苑里点亮盏盏灯火;在皮山县,摇曳的格桑花装点着村民搬迁后的幸福生活,在昆仑山深处灿烂绽放。
曾几何时,边关被贫瘠笼罩,风里裹着砂砾,日子充满艰辛。光阴流转,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科学指引下,“边关本是苦寒地”的无奈早已切换成“无边光景一时新”的幸福。沧桑巨变背后,是脱贫攻坚的有力托举,是中国共产党人为百姓造福的不变初心。
大漠边关的现世安稳里,有流动界碑铭刻的忠诚,有“依法治疆”筑就的屏障。
卡昝河畔,戍边官兵在驻地建起的爱民商店、爱民小学,见证了军民鱼水情深,也见证了边防官兵卫国戍边的忠诚;天山托木尔景区内,边境派出所民警调解景区矛盾纠纷,普及法律知识……
万千边境守护者在“守土”与“护民”的双重使命下,以血肉之躯筑起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以法治力量守护公平正义、护航国泰民安。
中国新疆民族乐器村响起都塔尔的优美旋律,乌什县依麻木镇国通语学校的孩子高声朗诵“何其幸运,生于华夏”的声音言犹在耳……
烟火日常映照出新疆大地最动人的图景:各族群众在祖国大家庭中人心归聚、精神相依,成为牢不可破的命运共同体,汇聚成安边固疆最深沉、最磅礴的力量。
大漠孤烟、铁马秋风、雄关冷月……在古人笔下,“边关”往往意味着孤寂与悲怆、萧瑟与苍凉。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潮流浩浩荡荡,在今人心中,边关之地物换星移、沧海桑田,早已“换了人间”。
“歌声唱新疆,绿洲吐芬芳,你我手拉手,和谐谱华章。”今天的新疆社会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山河安澜的现实雄辩地证明,边关的稳定与繁荣,不仅是新疆各民族群众的幸福所系,更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奠定了坚不可摧的基石。
四
数千公里的边境线在戈壁大漠、雪岭险峰、深谷激流间延伸,处处是边疆儿女用忠诚热血写就的深情告白。
关山飞渡,饮马交河。故城残垣标注着这片土地自古以来的文明记忆,边塞诗行赓续着千百年来民族血脉中的壮志豪情。别迭里烽燧的烽烟滚滚,曾记述陈汤“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荫蔽哈密的杨柳依依,曾见证左公“我之疆索,尺寸不可让人”的壮举。
当浩浩长风拂过秦时明月汉时关,拨动一株株高原红柳、大漠胡杨、哨所白杨的枝叶,共鸣于天地之间的,是荡气回肠的家国情怀,是千古凛然的英雄气概。固若金汤的边防,不仅在于地理意义上的版图守卫,更在于中华一家的深深认同。爱国戍边的精神丰碑在岁月洗礼下,愈发呈现震撼心魄的光彩。
固我邦土,国之干城。中国人民解放军穿越“死亡沙海”的奇迹行军,震慑蠢蠢欲动的宵小之辈;边防军人凭血肉之躯,把“神仙也难停”的神仙湾哨所驻守成“喀喇昆仑钢铁哨卡”;面对无端挑衅,年轻的中国军人以生命回答“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在共和国的边防史上,无数边防卫士怀着碧血丹心的信念,在祖国西部边关筑起座座爱国丰碑。
今天的大好男儿,不辱卫国使命,以青春、鲜血乃至生命守护大好河山;今天的巾帼红颜,不闻春闺怨曲,取而代之的是女子护边队巡边护边的铿锵足音。哪里有永远的和平年代,只是因为有血肉和意志铸就的边防钢铁长城。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越是走近边关,越能感悟到“家国大义”是怎样呈现。布茹玛汗·毛勒朵刻下的万万千千“中国石”,魏德友60多年的巡边足迹从不间断,沙海老兵就地转业屯垦戍边,用一生坚守践行着“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忠诚……无数动人故事,在天地间凝结成不朽的胡杨精神、兵团精神、老兵精神、喀喇昆仑精神。
在巴尔鲁克山脚下,小白杨哨所的白杨树已枝繁叶茂;在瓦罕走廊最东端,排依克边境派出所的山茶花灿然绽放。当来自五湖四海、祖国各地的思念种在了边关,爱国情、戍边魂已在无形之中扎下了同气连枝的根。
循莽莽昆仑,戍边卫士们缺氧不缺精神,把一个个边关地名熔铸成精神坐标。沿滔滔塔河,各族儿女敢教日月换新天,在戈壁沙海建成一个个人间奇迹。
探边关万里雄奇,看新疆大地变迁,最是天翻地覆,也极为坚韧不拔。自治区成立70年来,各族儿女并肩携手,在共同守卫家国、共同建设边疆的奋进历程中,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进血脉,在天山南北谱写建设美丽新疆、共圆祖国梦想的壮美篇章。
万里边关壮阔行,关山风物胜景,明朝更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