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巴里坤年馍:“老味道”打开新市场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魏永贵
大红的灯笼挂起来,欢快的乐曲响起来,喷香的年馍端上来。
1月5日,走进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花园乡花庄子村,空气中弥漫着年馍的香甜味道。该村村民吕新花家的大院里,大蒸笼、火鏊子一字排开,五六位制作年馍的“高手”忙个不停,新做好的年馍散发着麦香、油香、香豆子的香,让人迈不开步。20米长桌上,一袋袋不同种类的年馍堆得满满当当,等待人们挑选购买。
1月2日,巴里坤县花园乡花庄子村年馍节主场地,新做好的年馍堆满桌子。周博 摄
年馍是巴里坤迎新年的民俗符号之一。巴里坤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蒋晓亮说,这是巴里坤县首次以节庆形式推介年馍。
吕新花家的这个年馍节制作点每天要用掉十几袋面粉,合计200多公斤,做好的年馍到下午五六点就能卖完。“五六个人忙一天,每人能挣四五百块钱。”吕新花乐呵呵地说。
无年馍,不过年。巴里坤年馍来源于中原传统民俗,历史久远,年馍的味道伴随着一代代巴里坤人长大。大蒸饼、小蒸饼、小花卷、大锅盔、葫芦干粮子、油馃子等都叫年馍,做齐全的话,要忙好几天。
花庄子村党支部委员余花说,以前村民做年馍是自家和亲戚朋友吃,如今对外销售得越来越多,“党的政策好,农牧民都挣上钱了,到城里买楼房住的人越来越多。年馍品种多,手艺上也有讲究,楼房里倒腾不开,很多人就买现成的。”
“我们要让年馍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花园乡副乡长董乐说,花园乡的年馍很有名,今年争取到了办年馍节的机会。今后,花园乡还将多想办法多谋划,让年馍助力农民增收。
1月2日,巴里坤年馍节现场,村民展示新做好的大蒸饼。解立春摄。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风味独特的年馍不再由巴里坤人“独享”,还成为游客喜爱的土特产。
巴里坤县广场南巷有家15年的老店——“小雷馍馍店”,这几天,店主雷建林和妻子王小艳每天凌晨5时就开始忙碌,一直要忙到深夜,平均每天要用近200公斤面粉。
“春节做的年馍是平时的两倍。除了县城居民买,还有不少游客买。”王小艳说,这几年,巴里坤的游客越来越多,买年馍的很多,天南海北的都有,一年四季忙个不停,“冬至后,游客多了起来,他们经常整箱整箱买。还有回乡过年的,过完年都会买上年馍带走。巴里坤年馍越走越远了。”
“年馍的市场在扩大,并且迅速在变成旅游土特产。”花园乡党委书记陈建荣说,伴随着城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巴里坤年馍制作出现集中化、专业化趋势,产业化和品牌建设已经具备基础。花园乡对发展年馍产业有新的谋划,“初步考虑是打造品牌和办厂,一方面实现专业化生产,一方面发动农民在庭院里种好香豆子和葫芦,降低成本。我们的目标,是让花园乡年馍以崭新的面貌走向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