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一书一令”工作法,让法治撑起和谐“保护伞”
近年来,阿勒泰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新时代“枫桥经验”新内涵。通过设立品牌驻所调解工作室,以“一书一令”工作法为矛盾纠纷化解手段,有效整合各方力量,打破司法壁垒,探索形成以“党委主导、公安负责、司法辅助、法院参与、社会协同、部门联动”的“一站式多元排查化解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力量融合、问题共治的良好社会效果。
线上线下“引”,做好诉求处置。建立责任协同体系。派出所强化与街道、社区等基层党组织及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以“早派工、晚研判”会议为契机,建立联席议事制度,实行“五议法”(动议、商议、审议、决议、评议),确保“六必议”(辖区发案上升必议、重点人员失控必议、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必议、发生重大案事件必议、发生群体性事件必议、发生重大舆情必议),极大提升了派出所对辖区各类风险隐患的把控力和应对力。线下开展全方位排查见底。严格落实部门主管责任、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属地责任,广泛动员社会组织、志愿团体、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综合运用诉求梳理排、社区巡查排、网格走访排、部门联动排、群众参与排、单位主体排等矛盾纠纷排查“六排”见底模式,切实提高经济社会平安稳定水平。走进群众之中,“零距离”服务群众。针对辖区流动人口多、老年群体多等特点,通过开展基层基础工作,实时掌握治安动态、群众诉求、矛盾隐患,针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群众开展上门服务,引导全体民警当好“社情动态的知情人、社区治安的牵头人、化解矛盾的有心人、帮教对象的引路人、社区群众的贴心人”。立足警务跟着警情走、警务随着群众走的原则,在基层基础工作管理中做到勤走访、勤排查、勤管控,实现了服务群众“零距离”。
(资料图)
提升服务效能,做到“服务不缺位”。一是擦亮服务窗口,提升为民服务效能。明确集警务、事务、服务“三位一体”的功能定位,通过优化户籍、外事窗口服务流程,减少办事环节、清理不必要的证明,有效发挥派出所矛盾纠纷调处、治安防范宣传、基础信息摸排、公安业务办理、治安隐患排查、便民利民服务六种功能。二是推行“五要、四心、三巧”工作法,坚决杜绝窗口服务“冷横硬”的情况发生(即五要:要热情服务群众,要实施错时工作制,要让办事群众最多只跑一次,要全面落实便民措施,要坚持工作回访制;四心是以诚心、耐心、细心、爱心,密切警民关系;三巧是巧用语、巧回答、巧化解融洽警民感情)。坚持把服务窗口作为直面群众的一面镜子,在户籍窗口配备饮水机、等候椅等便民利民设施,在醒目的位置放置办事指南,树立了良好的公安形象。三是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合理配置现有资源,针对各类矛盾纠纷,形成“专人专案型”“坐班值守型”“流动服务型”等多种法律服务模式。通过组建“微信塔群”(通过分级建群、分层管理,群众反映问题,社区传达通知,在微信群里“聊聊天”就搞定)。同时与“平安E家”有效配合,主动把脉农牧民群众法律服务需求,实现法律顾问与村民的零距离沟通。
(资料图)
以“一书一令”为保障,传承发展新枫桥经验。一是对基层公安人员进行深入的普法培训,使其深刻认识到家庭暴力并不是“家务事”,将“家庭暴力”和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的侦查处置纳入公安机关的内部考核体系,切实提高每一位基层公安干警执法的敏感度。二是放宽条件,成立人身安全保护令专案小组,由婚姻家庭法领域内经验丰富的法官和民警组成,专门受理审查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对于符合紧急保护令情况的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实现应发尽发。三是明确证据规则,通过扩大证据认定范围、转移举证责任、降低申请人的证明标准。明确禁止被申请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被申请人骚扰、跟踪、接触申请人及其相关近亲属、责令被申请人迁出申请人住所、保护申请人人身安全4项措施。在处置此类案件时的证据采纳标准适当降低,通过对法律价值判断和对自由裁量权的运用,做出对保护令申请人有利的裁定。
(资料图)
自“莎莎”工作室成立以来以来,已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947起,消除非正常上访隐患41起,兑现经济纠纷、追讨农民工工资700多万元,申领司法确认书21起,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12起,与成员单位协调联动,为受家庭暴力侵害的妇女和儿童开展隔离庇护2次、法律咨询52次、心理疏导16次及法律援助8次等服务,推动了社会化维权工作的开展,有效避免了矛盾激化升级,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阿勒泰市市域办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