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专项送教团”带来人工智能新课堂
阿勒泰新闻网-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实习记者 董世菊)“火星车搭建完成,然而没法启动,因为其只有外形,还未注入思想,也就是还没有编写程序。想让火星车顺利完成任务,就要在编程之前进行任务分析……”4月6日,阿勒泰市实验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杨淞文正在给六年级学生上《趣味火星探险》编程课。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编程教育专项援疆教师牛佳楠老师正在给阿勒泰市实验小学的学生们讲课。杨淞文摄。
聆听老师耐心细致的讲解后,学生们纷纷动手实践操作起来,慢慢“走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编程的世界。
阿勒泰市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迪拉拉·努尔热合买提说:“学习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编程课,我受益匪浅,制作出了一辆属于自己的‘祝融号’火星车,感到非常幸福。”
据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编程以汉字为核心,具有编程效率高、信息安全性强、简单易学、便于普及等优点。
为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对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编程的掌握能力,今年3月初,吉林省电化教育馆组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编程教育援疆专项团队来到阿勒泰,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培训送教活动,并组装调试完成首批20所学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编程创新教育实验室,利用实验室教授相关课程。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编程教育专项援疆教师牛佳楠老师正在给阿勒泰市实验小学的学生们讲课。杨淞文摄。
“通过教师讲解、观看人工智能机器人应用视频、动手搭建机器人、开展多米诺骨牌效应创客思维活动等,师生们学习了解了机器人模型搭建、编程等内容,掌握了机器人编程基础、基本控制等基础知识。”杨淞文说。
送教期间,援疆专项送教团队共开设讲座、公开课160节,授课560节,辅导地区师生完成人工智能实验项目120个,累计培训2.8万余人次。“我们通过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结合人工智能新形势,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科技发展动向,立足现代,放眼未来。同时,提高教师信息素养、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编程的教学能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编程援疆送教团教师牛佳楠说。
“援疆专项送教团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编程教育与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相结合,进一步提高了地区教育水平、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我们还计划向吉林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申请阿勒泰地区第二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编程创新教育实验室’项目,稳步提升地区教育教学质量。”地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冬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