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湖鲜”借力“一带一路”丰富国人餐桌
阿勒泰新闻网-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古丽娜 通讯员 贺理莎)4月20日,一批重达20吨的哈萨克斯坦冷冻河鲈“乘坐”冷链集装箱货车从吉木乃口岸入境,同日抵达的还有冷冻狗鱼和鳊鱼。据海关统计,2023年第一季度,吉木乃口岸进口哈萨克斯坦冷冻鱼共计8批次202吨。
吉木乃海关关员对进口冻鱼进行查验。阿勒米热·瓦黑提 摄
据了解,经吉木乃口岸进口的冷冻鱼主要产自哈萨克斯坦斋桑湖,该湖距离吉木乃口岸仅70余公里,每年冷水鱼产量约5000吨左右,主要出产鳊鱼、河鲈、狗鱼、鲫鱼、贝加尔雅罗鱼、乌鳢等20多种野生鱼,其肉质细嫩鲜美且价格亲民,深受国内市场欢迎。
为保障冷冻鱼顺利进口,吉木乃海关精准实施“一企一品一策”,选派业务骨干以“实地+线上”的方式指导企业选择最优通关模式和物流路线,综合运用“预约申报”“快查快放”“运抵直卸”等便利化措施,开通进口冷冻鱼陆运快速通道。同时,邀请乌鲁木齐海关专家对冰鲜水产品查验平台、检疫处理区、冷处理室、技术用房等功能区进行细节化指导。
进口冷冻鱼抵达吉木乃口岸后,经过通关查验、中转运输,迅速被运至批发市场、餐饮店、商超卖场或冷链冻库。“理论上讲,这些冷冻鱼从国外打捞到端上国内居民餐桌最快只需20多个小时,而且更新鲜、更实惠。”吉木乃县宏泰商贸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康峻说,“接下来,预计每周都有三批来自哈萨克斯坦斋桑湖的冷冻鱼从吉木乃口岸入境。”
吉木乃不沿江不靠海,却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高效的通关服务,让国内居民有机会享受到物美价廉的“湖鲜”。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推动下,我国与中亚国家贸易往来愈加频繁,吉木乃口岸与哈萨克斯坦冷冻鱼供货渠道逐渐畅通。
吉木乃海关副关长余永杰说:“为有效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提高口岸通关能力,我关不断优化口岸通关监管模式,积极服务外贸企业,努力营造更加良好的营商环境,助力新疆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朝着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高地、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支点迈出坚实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