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好农村路”盘活大山深处好光景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康颢严
“现在民宿生意不论冬夏都很火。今年我又承包了一座农家乐,准备做我们图瓦人的特色餐饮,以后收入肯定能节节攀升。”8月24日,在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禾木哈纳斯蒙古族乡禾木村“亲爱的客栈”里,“90后”返乡创业大学生毕热古力充满信心地说道。路畅、业兴、民富,一条“四好农村路”盘活了阿尔泰山深处的美丽村落。
毕热古力还记得,小时候从村里去布尔津县上学,出村唯一的砂石路在山间蜿蜒盘旋,187公里的路程骑马要走三四天。2006年,柏油路修到这个中国西部最北端的乡村门口,大货车小汽车开始在盘山单行道上错落往来。尽管很多游客仍因“路阻且长”对禾木望而却步,但已有不少专业摄影师和滑雪爱好者对这里推崇不已,禾木作为小众旅游目的地声名鹊起。
各地游客在禾木村游览。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康颢严摄
2015年9月,进出禾木哈纳斯蒙古族乡的唯一交通要道——县道852加宽改造后正式通车。全长48.41公里的双向两车道公路,起于禾木村、止于铁尔沙汗牧场,与喀纳斯—布尔津旅游公路(省道232 线)相接,串联起“人间仙境”喀纳斯湖风景名胜区、贾登峪国家森林公园和禾木风景区。适逢新疆冰雪旅游强势兴起,布尔津县交通运输局加大养护力度,每年冬季开展清雪工作保障道路畅通,禾木村“冰雪童话世界”的美景火了起来。
看到曾因交通不便“困于”大山深处的家乡,逐年通路、通电、通网,如今更是搭上旅游“快车”,成为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毕热古力内心激情澎湃。2018年大学毕业后,她选择回到禾木村,改建自家木屋经营民宿,最初一年收入只有五六万元,现在年营业额已超50万元。
禾木村有诸多民宿、餐厅为游客提供食宿服务。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康颢严摄
“禾木村以前是建档立卡贫困村,很多村民靠放牧为生,如今吃上了旅游饭,去年人均收入达到4.4万元。”禾木村党支部书记布云齐英克介绍,目前村里有七成人家从事旅游业,开设200余家民宿、酒店,民俗演艺、时尚旅拍等新业态不断丰富。经营户们从过去全年“只做两个月生意”,到如今一年四季仅有两个月淡季,旅游“蛋糕”越做越大。
近年来,禾木村“两委”还采取“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带领群众通过参与各类合作社提高就业率和收入。比如,为游客提供骑乘体验的禾木村观光马队合作社,已从2004年的15户30匹马发展到300余户537匹马,2022年村集体经济马队收入达68.41万元。今年,合作社投入55万元资金,对售票室、游客休息室、马圈环境卫生进行提升改造,更好地服务四方游客。
游客在禾木村旁山间体验骑乘。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康颢严摄
在禾木村中心区域的桃源烧烤餐厅,来自乌鲁木齐市的游客张艺琼正和家人品尝美味。“从喀纳斯机场下飞机,坐车一个多小时就到禾木村,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游,孩子们很享受回归自然的感觉!”她笑着说,便捷通畅的行程、干净平整的道路,让这趟旅途顺心舒心。湖北游客皮小红和一行姐妹,倾心于一路而来的美景,蜿蜒曲折的公路、山巅嶙峋奇石、山坡葱郁的白桦林和谷底的草场花海,让她们不禁赞叹“大美风光在路上”。
“县道852的建设完善了全县旅游交通网络,增加了环喀纳斯景区的路网密度,有效推动了‘交通+旅游’融合发展。”布尔津县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陈凯歌介绍,该局按照“四好农村路”标准,“建好、管好、养护好、运营好”县道852,该路段设置一名乡级路长,工作人员每日巡查,及时清理路面障碍、冬季冰雪,保障道路通畅;同时加大道路养护投入,陆续实施生命安全防护、标识标牌、钢索防护网等设施的安装维护,全力保障游客行车安全。
双向两车道的县道852穿越山谷草原。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康颢严摄
截至目前,布尔津县今年累计接待游客1058.2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1.25亿元,与2019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31.18%和87.14%;前往喀纳斯风景区、禾木风景区的车辆达32.5万辆,日均通行量约1350余辆。“以路为媒,以景为介”的禾木哈纳斯 蒙古族 乡,正实现着路、景、业、人的融合共兴、和谐共生。
“交通红利的充分释放,为高质量推进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布尔津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库力曼·阿不都克里木说,该县下一步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充分挖掘和发挥“交通+旅游”资源,串珠成链,辐射带动更多群众就业增收。
县道852沿着山脉蜿蜒盘旋。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康颢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