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警务”守护喀纳斯绿水青山
阿勒泰新闻网-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特约记者 李慧玲
喀纳斯景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中国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人间净土”。这里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540余种高等植物郁郁葱葱、100多种动物和谐相处,是一座巨大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动植物资源库。
近年来,喀纳斯景区公安局围绕“生态警务”建设,从联勤联动保障景区治安、多措并举守护绿水青山、打造景区最优质软环境等方面,守护碧水蓝天净土,为景区绿色生态平安与发展贡献公安力量。
守护“烟火气”谱写“平安卷”
自然风景优美、民俗风情浓郁的喀纳斯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而确保喀纳斯景区环境和谐、治安稳定则是景区公安局食品药品环境犯罪侦查大队(森林派出所)民警的主要职责之一。
“一趟少则20多公里,30公里也是常态。”9月20日中午,喀纳斯山林里下起连绵细雨,温度也下降了很多,当天已连续巡山长达4个多小时的民警海依纳尔·阿尔肯别克和队友们依旧没有放慢脚步。海依纳尔告诉记者,如今,在山林里已很少有盗伐林木、毁林开垦、盗猎等现象,各类动植物也得到了繁衍生息,不过,仍有个别人员非法挖掘冬虫夏草,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您已进入林区,请自觉接受防火检查,不准携带打火机、火柴等易燃物品……”进入喀纳斯景区,不时有宣传牌和智能语音提示,让每位游客都能时刻绷紧安全弦。
“景区的安全需要我们共同守护,我们会不定期联合喀纳斯景区行政执法部门开展经营场所安全检查,及时开展打击非法捕猎野生动物专项整治行动,筑牢生态安全防护网。”喀纳斯景区公安局副局长、食药环大队队长余磊说。
念好“山水经” 打好“生态牌”
7月19日,两名男子在喀纳斯景区黑湖流域使用渔网非法捕捞野生鱼类(北极茴鱼),食药环大队民警得到线索后迅速出警将其抓获,当场查获并收缴作案工具渔网1套、铁质小刀1把、渔获物15尾。
哈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达2200平方公里,辖区内生态系统独特,珍稀野生动物种类较多,有雪豹、貂熊、紫貂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5种,驼鹿、雪兔、棕熊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3种。
“有发现受困珍稀保护动物时,请及时联系相关部门或拨打110,违法捕获、猎杀、贩卖、食用野生动物,将会受到法律追究……”这几天,海依纳尔忙着在微信群里编辑野生动物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和环境保护等宣传内容,此类宣传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春夏秋冬,海依纳尔和同事们骑马翻山越岭,拿着保护动物的图片给牧民看,并拿出相应法律法规一条条给他们讲解。辖区有近340户人家1000余人,海依纳尔和同事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完成着看似简单实则繁重的宣传任务。
“群众遇到需要帮忙的事或发现违法行为,会第一时间在群里给我们说。”海依纳尔说着,翻到了9月初的一天,群众大清早发来的一张图片:一只大鸟躺在草丛里,疑似受伤。海依纳尔了解情况后,立即和同事带上工具赶往现场。经比对鉴别,确认该大鸟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通过检查,发现大天鹅腿部有明显外伤。为确保受伤大天鹅得到更好照料,民警将其送至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管理处进行救助,待其具备野外生存能力后,选择适宜栖息地放生。
食药环大队民警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用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无论严寒酷暑,用脚步丈量这片土地,用实际行动守护这片山水。
奏响“和谐曲”构建“暖心桥”
作为5A级旅游景区,喀纳斯游客流量庞大,维护景区及周边交通、治安秩序,积极开展纠纷化解、隐患排除等工作成了食药环大队民警的重要职责之一。
“为景区民警点赞,向你们致敬!”9月18日15时许,食药环大队民警得知一名游客在观鱼台木栈道上拍照时不小心崴伤了脚,立即组织2名警力和医护人员到达现场,用冰块冷敷后,护送游客到卫生所做进一步检查,此举赢得受伤游客及其家属的连连称赞。
景区面积大、游客多,人来人往避免不了一些“小摩擦”“小矛盾”。为提高调解能力、提升游客体验感,2022年7月,喀纳斯景区公安局联合景区工作人员及旅游局、综合执法局成立“党员工作先锋队”,确保矛盾发生时,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介入调处,面对面与游客沟通,用心用情化解矛盾。“我们在各服务点还配备了饮水机、应急担架、氧气袋、常用急救药品等,第一时间为生病、受伤、被困游客提供安全优质的救助服务,让游客既安心又暖心。”余磊说。
雄伟壮丽的冰川雪峰、神秘奇特的高山湖泊、纵横交错的河流山脉,绘就了喀纳斯恬淡悠远的山水长卷。喀纳斯景区公安局食药环大队民警忠实履行公安机关生态环境保护重要职责,以法治利剑“斩污”,用共治屏障“护绿”,不断擦亮生态“底色”,提升高质量发展“成色”,用“警务蓝”守护“生态绿”,让百姓共享生态保护红利,让喀纳斯的山更青水更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