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克什肯口岸:“东进”惠中华 “西出”汇天下
阿勒泰新闻网-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常轶茹
祖国西北角,雪都阿勒泰,内联西北五省份,外接欧亚三国,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推进,阿勒泰正逐渐成为向西开放的“黄金通道”。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贯穿亚欧非大陆,一方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方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地处广袤欧亚腹地的中亚地区,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参与“一带一路”,最直接的就是贸易。买和卖,一个贡献市场,一个满足需求。
近年来,阿勒泰通过位于地区之东的塔克什肯口岸进口焦煤,通过位于地区西大门的吉木乃口岸出口汽车,“小买卖”彰显着“黄金通道”的蓬勃发展,从西北一隅到辐射全球,阿勒泰通过“东进西出”惠全国、汇天下。
汽笛响亮,万里联通。11月8日,在位于阿勒泰地区的“东大门”塔克什肯口岸,一辆辆满载货物的“钢铁驼队”川流不息。
“今年前10个月,塔克什肯口岸外贸进出口保持较快增长,仅进口大宗矿产品就完成228万吨,货运量位居全疆15个公路口岸第一。”塔克什肯口岸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尹晓文说。
一个产业要发展到什么程度,才足以成为一座城市的标签?
从“无中生有”到“有中生优”,再到“优中做强”,一路攻坚克难、高歌猛进、快速发展,塔克什肯口岸交出了一份令人称道的答卷!
塔克什肯口岸毗邻蒙古国科布多省,是国家一类陆路口岸,也是中国新疆对蒙开放的第一大口岸,是连接中蒙俄间的重要贸易通道。
21世纪初,新疆焦煤缺口量大、进口量小,疆内钢铁焦化企业被迫舍近求远,赴内蒙古甘其毛都等口岸采购部分自蒙古国进口的焦煤。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阿勒泰地区聚焦通关便利化,采取一系列硬招实招,优化通关流程、提高通关效率、降低通关成本,塔克什肯口岸营商环境得到不断优化,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进出口企业通关更省时、更省事、更省钱。塔克什肯口岸逐渐向能源通道与落地加工转型,煤炭进口量逐年攀升。
“今年以来,公司洗精煤销售覆盖了包括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在内的疆内客户,并努力开拓甘肃等地疆外市场。下一步,我们将全力以赴完成全年运营目标计划,为助力‘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落实国家资源战略储备和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蒙古能源有限公司副总裁吴琼说。
塔克什肯口岸委办公室主任齐卫江说:“今年以来,塔克什肯口岸进出口货物量不断攀升,商品的结构也在不断优化。进口货物主要以矿产品为主;出口主要从以前的日用百货,拓展为现在的机械设备、新能源汽车、钢材、建材等产品,出口货物影响力不断凸显。”
据了解,从去年中蒙俄国际联运直达线路、俄罗斯果蔬出口物流专线、乌兹别克斯坦物流专线的开通,到今年3月成功开通德国货运物流专线,以及实现货物经蒙古国直达德国、比利时的欧洲线路,塔克什肯口岸对外联系愈发紧密,区域竞争力不断增强,发展势头持续向好。
尹晓文说:“今年,塔克什肯口岸将冲刺进出口总量350万吨的目标。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优化口岸货运专用通道建设,提升运输效率,优化通关流程,减少作业环节,保障通关顺畅,力争早日形成千万吨级进出口规模。”
8月,G680塔克什肯至恰库尔图公路项目路基、桥涵等工程建设全面铺开。这个项目按照一级公路双向四车道标准建设,是中蒙俄经济走廊西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天下大同,和合共生。
目前,阿勒泰地区正在全力推动形成口岸经济带“436”格局,即建设4大口岸(吉木乃口岸、塔克什肯口岸、红山嘴口岸、吉克普林口岸),建设3大通道(中哈、中蒙、中俄陆路口岸公路、铁路、管道大通道),打造6大基地(稀缺能源进口加工基地、境外大宗农产品进口加工基地、边民互市贸易落地加工基地、矿产资源进口加工基地、国际贸易仓储物流基地、跨境旅游集散中心基地),到2025年,全地区外资进出口总额达到25亿美元。
一个个项目拔地而起、一条条通道连接南北。如今,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做优做强枢纽经济,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引擎,阿勒泰正日益成为国家向西开放的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