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巴河县涌动“双拥”暖流
1月5日,在哈巴河县铁热克提乡白哈巴村小学,官兵为学生讲解整理内务相关内容。段伟 摄
阿勒泰新闻网-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董世菊
一幅色彩斑斓的儿童画上,一名军人伸出双臂,在他的面前,几名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笑容灿烂——这是哈巴河县一名小学生心目中军人的样子。
1月初,哈巴河县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哈巴河县双拥办)组织开展了一场以“崇军尚武·爱我中华——新春祝福送边防官兵”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这幅儿童画与许多份贺卡、慰问品一起,被送到边防一线官兵手中。“‘大礼包’里不仅有巧克力、核桃、红枣等食品,还有儿童画,让我们很感动!”一名战士激动地说。
据了解,哈巴河县双拥办已连续三年组织开展“大礼包主题实践活动”,3000余名党政机关干部、中小学校师生和乡村(社区)群众踊跃参与。
2023年,哈巴河县再次荣获“自治区双拥模范县”称号,这已是该县连续五次获得该荣誉。
优化服务官兵工作机制
军民一起守边防是阿勒泰军民的优良传统。1月7日,2024新年第一次巡逻,边防官兵和边境派出所民警、护边员一起出发,踏上冰雪巡边路。
哈巴河县地处祖国西北边陲、阿尔泰山南麓,西、北分别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两国接壤,东、南分别与布尔津县、吉木乃县为邻。长期以来,该县党政军民团结奋斗、携手并进,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
作为哈巴河县双拥办工作人员,王芳庆每隔几个月就会到县驻军部队跑一趟,一项一项记下官兵待解决事项,并探讨解决之道。多年来,哈巴河县始终把官兵需求作为服务大局的“第一信号”,形成了一套简便有效的工作机制。“我们要做好驻地官兵的‘娘家人’,强化县直机关部门服务驻军部队的主动意识,优化服务官兵的工作机制,切实做到急官兵所急、帮官兵所需、解官兵所难。服务驻军部队就是服务战斗力,有了坚强的后盾,人民子弟兵才没有后顾之忧。”王芳庆说。
“士兵老师”打造“爱心课堂”
哈巴河县阿合阔勒特克夏牧场是阿勒泰军分区白哈巴边防连云杉执勤哨所所在地。
2020年9月,郭君桦从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光荣入伍,主动请缨进驻云杉执勤哨所。那时的他未曾想到,自己会在祖国西北边陲的大山深处担任“士兵老师”这一角色。
这位“士兵老师”的学生,是每年转入夏牧场的牧民们的孩子,他们跟随父母在这里度过暑假生活。考虑到大多数孩子缺少照看,前些年,官兵们在哨所旁搭起了一顶帐篷作为“爱心课堂”,每天都有十多名孩子来这里上课,后来,一些牧民专门把家安在了“爱心课堂”附近。
2022年5月,“爱心课堂”全面改造升级,被打造成集学习、娱乐、医疗于一体的“惠民驿站”,官兵们为周边42名中小学生购买书包、学习用具,并分年级开设教学课程。“惠民驿站”不仅成为孩子们的暑期“夏令营”,更成为边防官兵和牧民间鱼水情深的纽带。
多年来,哨所官兵和牧民一直比邻而居。阿合阔勒特克夏牧场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鱼儿不能离开水,纽扣不能离开线。这正是驻守官兵与牧民鱼水关系的真实写照。在郭君桦看来,“士兵老师”对孩子们不仅是学业功课上的辅导,更是习惯、志向和理想的指引。“这个工作说难不难、说易不易,重点是以真心换真心。”郭君桦说。
官兵们把青春融进边疆草原,与手足相亲的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团结一心、守望相助,民族团结之花在草原上绽放得绚丽多姿。
拥军志愿服务站贴心暖心
1月9日,哈巴河县红色商会拥军志愿服务站志愿者们参加了县公安系统举办的庆祝第四个中国警察节活动。
“常态化开展服务,用真心真情温暖人民子弟兵……”在推进双拥工作过程中,哈巴河县积极探索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拥军优属工作。2020年以来,该县先后成立红色商会拥军志愿服务站、耀桦书画营拥军志愿服务站、臻安驾校拥军志愿服务站等各具特色的拥军志愿服务站,设立阿舍勒铜矿退役军人就业示范基地、雅居床服科技拥军示范基地、哈巴河县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等,创建“拥军门店”90个、“拥军企业”31个、“拥军宾馆”6个,在多个行业广泛推动现役军人、退役军人享受公共服务优待,不断增强军人获得感、荣誉感、自豪感。
“拥军服务站各有特点,已成为党员干部、居民群众接受红色教育、提高琴棋书画水平、开展体育运动的好去处。通过广泛开展军地‘共讲红色故事、共唱红色歌曲、共演红色剧目、共享红色资源、共建红色基地、共育红色典型’等主题活动,各服务站不断提高‘双拥’宣传覆盖面,在全社会营造了崇军拥军的浓厚氛围。”哈巴河县爱国拥军促进会副会长、红色商会会长张照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