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润金山铸同心 情融银水育栋梁——吉林省第五批对口教育援疆工作侧记
阿勒泰新闻网-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实习记者包洪宇
自2023年4月入疆以来,吉林省第五批援疆工作深入落实第九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关于持续深入推进教育援疆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教育援疆工作的育人作用、民生作用、政治作用,统筹推进文化教育、素质教育、思政教育,有力推动阿勒泰地区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和教育事业内涵发展。
开展“组团式”教育支援,补齐受援地师资短板
“输血”变“造血” ,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是援疆的终极目标,为此,吉林省统筹中组部、人社部、教育部选派和短期柔性援疆教师开展“小组团式”支教,抓好教学教研、帮带培养、合作共建等各项工作,着力提升当地师资水平。
聚焦“教研互促”提升教学水平。突出教学研究在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中的先行作用,在新一批的教育部“组团式”援疆教师中专门选派5名教研员充实教研工作力量。组织援疆教师累计开展同课异构、评课议课、集体备课等活动1.2万场次,把新教学理念、新教学方法引入阿勒泰,以教研能力提质推动教学水平提升。
着眼“青蓝相继”做好人才培养。把当地教师培养培训作为教育援疆的重中之重,推动261名援疆教师与367名受援地教师结成师徒对子,开展听评课1.3万节、培训225次,指导10名师生获自治区级竞赛奖项,指导43名师生获地州市级竞赛奖项,逐步培养出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
立足“资源共享”强化校际合作。以援疆教师为纽带加强援受双方校际合作,推动吉阿两地97所学校建立联系机制,其中,吉林省17所学校与阿勒泰地区13所学校签订互助协议,长春市第八中学与地区第二高级中学结成合作同盟校,共享教育资源及新高考改革经验。
打造“红纽扣”特色品牌,讲好新时代“大思政课”
2023年9月10日,吉林省援疆教师兼职“红纽扣”辅导员活动启动。活动通过动员全体援疆教师兼任“红纽扣”辅导员,通过构建“红纽扣”课程、开展“红纽扣”活动,教育引导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广大青少年在“拔节孕穗期”树立正确价值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突出以文润心推动红色校园文化建设。坚持“滴灌式”“浸润式”思政教育理念,举办“讲好吉疆故事 传承红色精神”故事分享会、爱国主义歌曲大赛等团日队日活动1500余场次,对校园标语、图片、广播站、电子屏幕、校报校刊等提出规范建议2000余条,在“日用而不觉”中发挥校园文化思政育人作用。
加强师生互融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通过鼓励援疆教师开展家访、与少数民族师生结对认亲等方式,传达党的教育政策、民族政策,用实际行动引导广大师生和学生家长坚定“五个认同”。目前已开展家访300余次、结对认亲151对;累计邀请400余名阿勒泰各族师生赴吉林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夏令营、“祖国情 中国行”冰雪研学营等活动,推动吉阿两地各族师生共同感受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伟大成就,在深化交流中加深感情、增进团结。
创新“代码送教”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水平。有机融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和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育,建设20个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编程创新教育实验室,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代码编程技术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并组织专项援疆团队开展送教活动,累计辅导阿勒泰地区各族师生完成人工智能实验项目120余个,培训2.8万人次,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拓展到更宽领域。
“‘红纽扣’活动旨在协助受援地学校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师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进一步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吉林省援疆干部、地区教育局副局长孙万峰说。
推动“一校一特色”建设,开设个性化活动课程
吉林省坚持“因校制宜、特色打造”,立足受援学校实际和援疆教师特长,着力开发常规教学之外的拓展型课程或活动,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育”并举体系。
“全体起立!请审判长、审判员入庭。”2023年12月27日,随着“审判长”稚嫩而坚定的声音响起、法槌落下,一场别开生面的模拟法庭在阿勒泰市中心小学开庭。
“红领巾法学院”模拟法庭活动,通过学生展现庭审过程、教师进行互动点评的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普及法律知识,引导学生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目前已开展模拟法庭29场次。在吉木乃县初级中学等中小学开展普法知识答题,6500余人次参与,推动青少年法治教育入脑入心。
在阿勒泰畜牧兽医职业学校(福海县技工学校),校园礼仪队是特色校园文化的一大亮点。学生们身着统一服装,通过一系列系统礼仪培训,掌握了问候、行礼、接待等基础礼仪技能。
近年来,吉林省不断强化特长培育组织文体活动。在阿勒泰市第二中学、布尔津县初级中学、哈巴河县高级中学、吉木乃县直小学等学校开展学习雷锋实践、乒乓球训练营、经典诗歌朗诵、七彩阅读等活动,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实现以劳养德、以体育人、以文化人,整体拓宽培养维度,赋能学生全面发展。
匠心铸就梦想,技能点亮人生。在吉林省的帮助下,结合旅游管理、酒店服务、中餐烹饪、畜牧生产技术等当地就业市场热门需求,引进15名职教教师在阿勒泰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开设有关课程,提升技能培训的针对性、适配性。突出“以赛促训”,推荐吉林柔性职教人才参加自治区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获得数控车项目金牌。
构建“全链式”保障体系,强化教育软硬件支撑
吉林省不断强化教育基建、教育资助、教育机会等基础性、保障性支撑,更好赋能当地教育事业发展。
在吉林省的援助下,阿勒泰地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投入4000余万元改造提升阿勒泰市第二中学教学楼、综合楼、体育馆等,帮助学校购置课桌椅、实验器材、电子计算机等教学设备,提升基础办学条件。新建阿勒泰地区实验幼儿园2000平方米教学楼,采用标准化18班制设计,并设置多功能厅、风雨操场、智慧图书馆等,有效解决幼儿园大班额和活动设施不足的问题。
为突出教育援疆工作民生属性,吉林省为对口支援“一市三县”在国内其他省份就学的贫困家庭大学生提供助学补贴,为吉木乃县高中生提供教材费补助,有力缓解困难家庭学生生活压力,累计帮助1300余名各族学子完成学业,传递吉阿大爱、情暖莘莘学子。
吉林省充分发挥科教大省优势,扩大高等教育供给。协调长春理工大学、东北电力大学等18所省属高校,增加建筑、机械制造、旅游等实用型专业对阿勒泰地区的定向招生计划,招生名额由原来的192个增加至233个,增幅21%,让更多阿勒泰学子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展望未来,吉林教育援疆将继续秉持初心,不断创新援疆模式与内容。进一步加强与新疆当地教育部门、学校的深度合作,精准对接教育需求,在师资培养、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持续发力。同时,积极引入更多优质教育资源,拓展教育援疆的广度与深度,为推动新疆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贡献源源不断的吉林力量 ,书写更加辉煌的教育援疆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