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木乃县“三门”工作法成为基层治理“温度密码”
阿勒泰新闻网-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古丽娜 通讯员 刘玲玲 曹晓燕
5月9日,在吉木乃县托普铁热克镇人民路社区,西部计划志愿者张阳正借助智能点读笔,在安静舒适的“AI共享自习室”里专注备考;在84岁的张大爷家中,社区“红色送餐队”准时送来热气腾腾的午餐,温暖着老人的心;在吉百汇家属楼前,居民王大哥在“振海叔说事点”与各方沟通协调,困扰多时的物业难题得以顺利解决……这些鲜活的场景,正是吉木乃县推行“三门”工作法、构建“家门口服务”体系的生动缩影。近年来,该县以“敞开大门、敲开家门、打开心门”为有力抓手,让基层治理既有力度,更具温度。
敞开大门:从“群众跑腿”到“服务到家”
吉木乃县秉持“办公场所最小化、服务功能最大化”原则,将社区空间精心转化为多元服务阵地。在托普铁热克镇人民路社区,占地200平方米的“AI共享自习室”内,配备的智能点读笔、免费Wi-Fi和静音舱,为像张阳这样的考研青年打造了专属的“第二书房”;隔壁的“石榴缝纫铺”里,村民古丽娜尔正开心地用积分兑换缝纫机维修服务,她说:“参加环境整治攒了30分,正好可以用在修理缝纫机上。”
为满足不同居民的差异化需求,吉木乃县精心打造6类特色社区品牌。服务型社区集成了颐康养居中心、亲子烘焙坊等12项实用功能,为居民提供全方位服务;文化型社区设立“萨吾尔草原文化展馆”,并定期开展非遗刺绣体验课,让传统文化焕发生机;就业型社区为居民提供电商直播技能培训,成功带动120人实现灵活就业。
该县还整合35间“小木屋”便民驿站、10个“小个专”爱心驿站,配备共享工具、急救药箱等12类设施,形成便捷的“15分钟服务圈”,累计服务户外劳动者、游客等3.4万人次。托普铁热克镇人民路社区党总支书记赵小燕说:“社区如今成了居民的‘会客厅’,办事、学习、娱乐一站式解决,方便又暖心。”
敲开家门:从“坐等诉求”到“主动破题”
一支绿色背包,装着居民生活的“万能钥匙”。每周三,托斯特乡党员干部便会背着“八件套”工具包走街串巷,主动为居民解决实际问题。手钳修理老化电路、铲子清理道路、电子血压仪为老人体检……自“绿色背包”行动开展以来,已成功解决水管冻裂、家具维修等“微难题”420件,收集民生建议650条。
聚焦“一老一小”特殊群体,吉木乃县创新服务模式。推出“优惠通享+”助餐服务,3000名老年人可享受5折餐补,4支“红色送餐队”为失能老人提供上门送餐服务;护苗行动中,“8点学堂”为双职工家庭子女提供课后托管服务,惠及全县85%的双职工家庭。
这种转变源自治理理念的升级。吉木乃县基层党群服务中心主任田峰舟说:“过去是群众找社区,现在是干部找群众。通过开展‘进百家门、知百家事’大走访活动,干部作风从‘被动受理’转变为‘主动解忧’,切实为群众办了实事、解了难题。”
打开心门:从“单打独斗”到“共治共享”
在吉百汇家属楼的“萨乌尔奶茶会”上,24户居民围坐在一起,以一碗碗热气腾腾的奶茶化解了多年矛盾。社区通过“党支部+协商议事”机制,引入物业公司并成立业主委员会,王大哥激动地说:“没想到‘拉家常’也能解决问题,这‘奶茶会’太管用了!”
吉木乃县构建了三级联动治理体系。培育“银龄调解队”“邻聚里”等品牌,设立21个“说事点”,2024年成功化解纠纷163起;法院设立“无讼乡村”示范点,矛调中心实行“吹哨报到”机制,纠纷化解率提升至98%;推行“万物皆可兑”积分制,68项行为可兑换186种服务。
托普铁热克镇文明路社区党总支书记李俊丽说:“积分制让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小区停车难、屋顶漏水等问题迎刃而解,社区氛围越来越和谐。”
治理升级:从“试点探索”到“全域赋能”
“三门”工作法的背后,是吉木乃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系统性变革。在人才支撑方面,吉林省援疆干部带来智能农机、电商运营等先进技术,培训300名社区工作者,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数字赋能方面,开发“智慧吉木乃”APP,实现“群众点单—平台派单—党员接单”闭环管理,响应速度缩短至2小时,让服务更加高效便捷;生态优化方面,投入1090万元改造老旧小区,新增停车位420个、绿化带3.2公里,惠及1.2万居民,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
吉木乃县农业农村局干部杨运发表示:“‘三门’工作法不仅有效提升了治理效能,更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助推器。”如今,吉木乃县正将这一模式延伸至有机小麦种植、口岸经济等领域,全力打造边疆治理现代化样本。
从AI自习室的键盘敲击声,到“红色送餐队”的匆匆脚步声,再到“奶茶会”里的欢声笑语,吉木乃县用“三门”工作法书写着新时代的“枫桥经验”。在这座边境小城,治理的温度正转化为发展的热度,绘就出一幅“安居”与“乐业”双向奔赴的美好民生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