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立方米+2.5万立方米日处理量 阿勒泰市一、二污水处理厂携手守护“城市水脉”
阿勒泰新闻网-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古扎丽·阿布都热西提)5月13日,阿勒泰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传来好消息——经过紧张建设与调试,项目已投入试运营,由此开启守护城市水环境的新征程。
通讯员 宋湖拉·沙布尔江 摄
作为“城市水脉”的重要守护者,阿勒泰市第一污水处理厂可是个“有故事的老厂”。它始建于2001年,历经2012年技改和2013年扩建,如今日处理规模达3万立方米。这次提标改造更像是给它做了一次“全面升级”:一期采用CASS工艺、二期换上新型一体化氧化沟工艺,处理后的水质稳稳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清澈得能看见池底的波纹。这些“重生”的中水通过22公里的“专属管道”奔赴中水库——这个能装519万立方米水的“生态容器”,冬季默默储存水源,夏季化作甘霖浇灌周边1.5万亩土地,曾经的黄土坡渐渐冒出绿意,成了市民口中的“绿色加油站”。
通讯员 宋湖拉·沙布尔江 摄
污水处理的过程就像一场精密的“生态接力赛”:城区污水经管网收集至隔油沉沙池,南区污水通过泵站提升预处理,两路污水汇合后依次经进水控制井、粗细格栅间、配水井、CASS池与一体化反应池、二沉池、高效沉淀池、接触消毒池(次氯酸钠消毒)等环节,最终将清澈中水注入中水库;污泥则经浓缩间、处理中心、除臭间处理后,合规运输至垃圾厂填埋,实现全流程无害化处置。
通讯员 宋湖拉·沙布尔江 摄
与此同时,在距离中心城区23公里的中水库旁,阿勒泰市第二污水处理厂正“接棒”助力。这个占地160亩的“新伙伴”,近期日处理规模2.5万立方米,带着21.8公里的配套管网,像一张细密的“生态网”,把南部新区、产业园区甚至红墩镇、一牧场的污水都“收入囊中”,还主动分担第一污水处理厂的超负荷水量。它采用的A²C氧化沟工艺就像一位“生物净化大师”,让污水在曝气沉砂、生物反应、沉淀分离等环节中“脱胎换骨”,最终清清爽爽地汇入中水库。自2022年5月开工到2024年10月调试运行,如今每天能处理1.5万至1.8万立方米污水,妥妥成为第一污水处理厂的“最佳拍档”。
通讯员 宋湖拉·沙布尔江 摄
“提标改造项目不仅是技术工艺的升级,更是生态责任的升级。我们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强化在线监测,确保每一滴出水都符合生态标准。我们将依托智慧化运营平台,进一步提升处理效率,为阿勒泰‘绿水青山’建设贡献专业力量。”阿勒泰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副厂长王丹明说。
通讯员 宋湖拉·沙布尔江 摄
从老厂技改到新厂发力,阿勒泰市污水处理厂体系就像一位“生态拼图师”,把污水治理、资源循环、生态绿化紧紧拼在一起。当清澈的中水再次滋润土地,当荒山慢慢披上绿装,这场关于“污水变清流”的生态实践,正悄悄改写着城市的发展底色——守护绿水青山,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管网里的每一滴水流、工艺间的每一次反应、绿地上的每一片新叶,共同编织出的可持续发展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