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有我丨沿着牧道去开庭
石榴云/新疆法治报记者 古雪丽
热依扎·马迪汗是阿勒泰市人民法院阿拉哈克人民法庭庭长。为方便当事人诉讼,该人民法庭结合地域特色,形成了独特的“牧道法庭”办案模式,平均一年受理案件200件,巡回审判率高达80%。2022年至2024年,热依扎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
今年7月,热依扎·马迪汗骑马在牧区开展巡回审判。石榴云/新疆法治报记者 古雪丽摄
(以下为热依扎·马迪汗自述内容)
我们这儿有句谚语,“到水草丰美的地方住定,转场的人才能安定”。2018年,我来到阿拉哈克人民法庭工作,成为首任女庭长,面临的棘手问题是:如何破解牧民“诉讼难”?
阿拉哈克人民法庭所辖区域牧道长达340公里,是阿勒泰市、布尔津县、吉木乃县牧民转场的必经之地。每年5月至9月,有数十万头牲畜踏过群山河谷,随之而来的代牧纠纷、草场争议、家事矛盾频发。
坐堂办案行不通,我们就跟着牧民走,创新推出“随时、随地、随行”的“牧道法庭”模式,将庭审搬进牧道沿线的毡房。我们背着国徽、卷宗,骑马穿越雪山草原,蹚过湍急河流,让牧民打官司不再难。
今年7月,热依扎·马迪汗骑马在牧区向游客开展普法宣传。 石榴云/新疆法治报记者 古雪丽摄
2023年7月,在托勒海特牧场的一次巡回审判后,一位大娘拦住了我,“我女婿去世两年了,女儿想改嫁,她婆婆不让,还扣下孙子!”
不久后,我们找到大娘女儿海某居住的毡房。发现海某婆婆的执拗缘于对孙辈的不舍。我劝了她很久,告诉她“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优先为父母。”半个月后,老人松了口。
次年春天,我听说海某已经再婚,她跟前婆婆依旧像家人一样相处,经常带孩子们看望奶奶。
牧民在哪里,法律服务就延伸到哪里。我们沿着牧道设立了19个巡回审判点,向牧民发放法官联系卡并开通“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让指尖服务追上牧民的脚步。此外,我们每周联合镇上有关部门到巡回审判点开展普法宣传,定时排查矛盾纠纷。
处理牧民之间的纠纷时,不能生搬硬套法律法规,而是要尊重牧区生产生活逻辑,用“牧言牧语”讲法,才能让牧民更好地接受和理解。
2023年初,牧民阿某为自家十几头牛买了保险,每头牛都佩戴了专属“耳标”作为电子参保标识。后来,他将牛交给乌某代牧,还叮嘱说:“牛的耳朵很重要!”
同年10月,牛群转场后,阿某发现少了一头牛,乌某说不清牛的去向。
大约一个月后,有牧民看见失踪的牛死在山沟里,阿某和乌某赶到现场时,发现只剩骨架。阿某找保险公司理赔,却因无法提供耳标等关键标识物被拒。他转而向乌某索赔1.3万元,乌某两手一摊,说:“我没钱!”
调解中,我引用哈萨克族谚语“牛走了要留下一点口水”,强调代牧人应承担看管责任。最终,乌某给阿某赔偿了一头三岁的牛,双方达成和解。
牧道上,牧民们翻山越岭只为生活,我们翻山越岭,是为了让牧民的生活更有保障。
(石榴云/新疆法治报记者 古雪丽 通讯员 单文燕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