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裴郁平:以儿童诗为马 追寻阿勒泰的四季回声
阿勒泰新闻网-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玮璇
在刚刚揭晓的第五届中国年度新诗奖榜单,一部根植于新疆阿勒泰沃土的儿童诗集《阿勒泰的四季树》绽放异彩,一举斩获“年度优秀诗集奖”。它的作者——新疆本土诗人裴郁平(笔名雨萍),以清新笔触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眺望阿勒泰四季流转、生命律动的奇妙之窗。这部以阿勒泰四季风光、动植物与儿童生活为主题的诗集,不仅为中国儿童文学注入了独特的地域色彩,更让世界透过诗歌读懂了新疆阿勒泰的纯净之美。
诗人与土地:一场跨越半世纪的深情对话
裴郁平的名字,早已与新疆儿童文学紧密相连。作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西部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他深耕诗歌创作四十余年,出版《品味孤独》《梦想在喀纳斯的湖里》《可可托海不是海》等十余部诗集,作品屡获华语诗歌好诗集奖、上海好童书奖等重磅奖项,作品常见于《星星》《诗歌月刊》《儿童文学》等刊物。
“我父母曾在阿勒泰工作生活。我虽2016年才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却早已在父母的故事里与克兰河的流水、桦林公园的落叶相识。”拜访中,裴郁平眼中满是对阿勒泰的眷恋。为了创作《阿勒泰的四季树》,他用三年时间反复行走于阿勒泰的山川河谷:沿着克兰河追寻母亲当年洗衣挑水的足迹,向哈萨克族老人打听草原的传说,在桦林公园的晨雾里观察露珠如何从草叶滑落,在喀纳斯湖畔等待星星坠入湖面——这些细碎的瞬间,最终都化作诗集中“会唱歌的石头”“眨眼睛的克兰河”“跳圆舞的雪兔”。
“阿勒泰是刻在我基因里的故乡。”裴郁平说,母亲时常念叨着克兰河的清澈,这份记忆成了他创作的最初动力,而这本《阿勒泰的四季树》,完成了他对亲情与故乡的双重致敬。
诗集中的阿勒泰:四季流转间的生命欢歌
翻开《阿勒泰的四季树》,仿佛走进一场流动的自然盛宴。这部入选2024年百道网“生态环境 绿色未来:815全国生态日主题童书”的诗集,以四季更迭为经线,以动植物与儿童活动为纬线,让阿勒泰的桦林、山风、河流、生灵,不再是遥远的地理名词,而化作跃然纸上的童话精灵,编织出一幅立体的阿勒泰画卷。
春天,“小草的脑袋,在春风里不停地摇晃”;夏天,“绿叶在雨滴下打起了瞌睡,一条青虫躲在叶子下面,它用自己胖乎乎的身体,紧紧抱住雨夜里的梦”;秋天,“九月重阳登高的日子,爷爷让我捧着装满月牙儿的橘子船,放在菊花盛开的花海里”;冬天,“在阿尔泰山的密林里,看见雪花变成了一朵朵飞舞的浪花”。裴郁平用儿童的视角捕捉自然的灵趣,让每一粒沙、每一片叶都拥有了生命。
“好的儿童诗,要让孩子看见世界本来的样子。”裴郁平解释创作理念时说,他刻意避免成人化的抒情,而是以“蹲下来”的姿态观察,用充满童真的表达,更让很多成年人重新发现故乡的细节之美。
作为希望出版社“大美新疆童诗书系”的重要作品,《阿勒泰的四季树》更承载着地域文化传播的使命。诗中融入的哈萨克族谚语、蒙古族长调元素,以及对转场、刁羊等民俗的诗意描写,让新疆的多元文化在儿童文学中绽放光彩。
创作观:以热爱为笔,以自由为魂
“写诗不是任务,是心灵的呼吸。”谈及四十余年的创作坚守,裴郁平的语气坚定而从容。从中学时发表第一首诗,此后无论从事教培工作还是经营文化企业,他从未放下笔。
在他看来,诗歌的灵感“像阿勒泰的雨,该来的时候自然会来”。他反对刻意雕琢,更不认同“为获奖而创作”:“诗人本天成,强求的文字没有生命力。就像克兰河的水,顺势流淌才最清澈。”这种创作观,让他的诗歌始终保持着“带着露水的新鲜”。
如今,裴郁平在可可托海创办了“智慧桥文宿”和“雨萍儿童诗社”研学基地,每年带数百名孩子走进自然写诗。“今年,我计划出版有关阿勒泰的三部诗集,要让更多人知道,这里的每块石头、每朵花、每棵树,都在等着被写成诗。”
采访结束时,裴郁平告诉记者,在他心中,阿勒泰是“成就文学梦想、成就儿童诗的福地”。“克兰河的流水不仅滋养着万物,也永久激荡着我创作的心潮。”裴郁平说。这位在阿勒泰山谷中如野兔般自由奔跑、聆听山风与心灵回响的诗人,正用一行行纯净的诗句,为孩子们、也为这片深爱的土地,持续描绘着永不褪色的四季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