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木乃县“五个对准”让群众在家门口端稳“饭碗”
阿勒泰新闻网-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古扎丽·阿布都热西提)8月12日清晨,吉木乃县零工市场已是一派繁忙,招聘墙前的求职者们仔细比对岗位信息,缝纫区传来机器“哒哒”声,咨询台前工作人员耐心解答疑问……“以前总觉得守在家里没出路,现在市场上岗位多、信息准,昨天和一家公司签了约,心里踏实多了!”一位村民的感慨,道出了众多居民在就业帮扶中的获得感。
今年以来,吉木乃县把稳就业列为“十大民生实事”之首,以“五个对准”为抓手主动攻坚,通过建体系、强激励、优培训、拓渠道、暖服务,全力织密就业保障网,让越来越多群众在“家门口”找到合适岗位。
通讯员 哈斯铁尔·巴合提拍摄
对准“就业难”:构建三级联动体系
“就业是老百姓天大的事!我们成立了由17个部门组成的‘就业关爱帮扶行动’工作组,县领导每月带队跑企业、拓岗位。”吉木乃县民政人社医保局(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宋绍维说。
今年以来,为精准掌握劳动力动态,吉木乃县构建起县、乡、村三级联动摸排体系。网格员、驻村干部、劳动保障协理员走进村(社区),开展“地毯式”劳动力信息采集,建立《吉木乃县劳动力信息台账》,全面掌握县域内劳动力的就业状态和技能水平,为精准衔接转移就业和培训赋能打下坚实基础。
通讯员 哈斯铁尔·巴合提拍摄
破除“等靠要”:好政策激发内生动力
为激发劳动力外出转移就业积极性,破除部分群众“等靠要”思想,吉木乃县推出政策“强心针”,对组织劳动力转移的经纪人和公司给予“真金白银”激励,目前已认定劳务经纪人12人、劳务派遣公司2家。上半年,该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达2460人,同比增长13.8%,推动群众从“要我就业”向“我要就业”转变。
“在好政策的引领下,大家的干劲更足了。”劳务经纪人阿尔孜古丽·马合苏提说。
此外,吉木乃县严格资金管理制度,为符合条件人员发放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见习补贴等;对稳定就业3个月以上的外出劳动力,给予最高2000元交通补贴,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支持体系。截至目前,已发放各类补贴370.4万元,惠及610人次。
通讯员 哈斯铁尔·巴合提拍摄
对准“真短板”:精准培训强化技能
围绕旅游、餐饮等重点产业需求,吉木乃县推行“订单式”培训,开展中式烹调、旅游服务、砌筑工、铲车驾驶员等“职业技能+素质提升”组合式精准培训,并积极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开展餐厅、客房服务等领域的专项培训。
在托斯特乡技能培训班,面点师傅正在教学员拉面。“培训包吃住,还能掌握烹饪技术,结业后在家门口的农家乐就能掌勺。”一位学员说。上半年,吉木乃县共开展各类技能培训18期、377人次,企业新型学徒制专项培训30人,让劳动力练就一技之长。
通讯员 哈斯铁尔·巴合提拍摄
对准“渠道少”:搭建供需“金桥”
吉木乃县常态化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以及“直播带岗”“访企拓岗”等公共就业服务21场次,提供319个岗位,实现就业121人。同时,“走出去”拓岗,与玛纳斯县签订长期劳务协作协议,组织疆内入企探岗115家,深挖岗位2669个。
今年以来,已输出至阿勒泰市、富蕴县、喀纳斯机场、乌鲁木齐市等地就业802人,安置公益性岗位就业341人,助力群众稳定增收。
对准“真困难”:跟踪服务暖心稳岗
为确保务工人员留得住、干得好,吉木乃县优化完善跟踪服务机制。干部通过电话、微信定期联系外出务工人员,了解其工作、生活情况,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县领导带队对外出稳定就业人员进行“回访”。
“县里干部常打电话问我的务工情况,还帮忙协调孩子的暑期托管,心里特别暖。”在乌鲁木齐市稳定就业的张先生说。上半年,吉木乃县累计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政策咨询100人次,帮助协调解决各类问题20个,慰问务工人员3次,有效促进外出务工人员安心工作。
通讯员 哈斯铁尔·巴合提拍摄
“五个对准”探索稳就业路径
“我们把‘五个对准’作为行动指南,精准拆解就业链条上的每一个堵点,从思想动员、技能提升到岗位对接、稳岗服务,形成全闭环攻坚体系,让群众从‘要我就业’转向‘我能就业’‘我愿就业’,真正端稳增收饭碗。”宋绍维说。
从精准施策打通就业堵点,到全链条服务筑牢民生根基,“五个对准”不仅让当地群众的“钱袋子”越来越鼓,更为全地区探索稳就业、促增收路径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随着更多靶向举措的落地,越来越多的城乡劳动者将在就业之路上走得更稳,为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民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