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河县综治中心为受伤农民工“撑腰”解忧
阿勒泰新闻网-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玮璇 通讯员 秦晓攀)8月6日下午,青河县综治中心大厅内欢声笑语,“太谢谢你们了,你们像家人一样对我们,不知道该怎么感谢……”来自和田的阿某和妻子紧紧握住工作人员的手,将一面崭新的锦旗郑重递上。这面锦旗背后,是一个跨越千里、一波三折的维权故事,更是青河县综治中心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民纾困解忧的生动注脚。
时间回溯至三个多月前。4月29日,阿某在青河县某建筑公司工地作业时不慎受伤,导致脚踝骨折。工地负责人第一时间将其送往青河县人民医院救治,院方对其脚踝进行了石膏固定处理。然而,举目无亲的阿某术后无人照料,无奈之下,只得带伤返回远在和田的家中休养。这期间,阿某在和田进行了两次复查及康复治疗。
三个月后,伤势渐渐好转的阿某为受伤以来的一系列费用犯了愁:陪护费、后续医疗费以及长达三个月的误工损失,究竟该由谁承担?7月29日,他拖着尚未痊愈的伤腿从和田返回青河,找到工地负责人协商赔偿事宜。然而沟通并不顺利,双方在赔偿金额上产生分歧。
8月4日,阿某听闻青河县综治中心是专门解决群众困难诉求的地方,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一瘸一拐地与妻子走进综治中心大厅。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了他们。听完阿某的遭遇,法院驻综治中心工作人员阿拉依仔细审核了阿某提供的病历、票据等证明材料,一笔一笔核算:从青河到和田的医疗费、复查费,再到三个月的误工损失……最终,扣除工地方先前已支付的相关费用,依法核算出合理赔偿金额为15760.54元。随即,阿拉依拨通了工地负责人的电话,可电话那头却并不买账。8月5日,她再次致电,耐心释法析理,阐明诉讼风险与成本。工地负责人态度稍有松动,但只愿支付10000元。
8月6日下午,事情迎来转机。经阿拉依前两轮电话沟通铺垫,该工地负责人终于同意到综治中心进行面对面调解。中心专职调解员加楠·马丁充分发挥“润滑剂”作用,从情理切入,劝解双方换位思考、互谅互让:“阿某背井离乡打工不易,受伤后生活更加困难;公司亦有经营压力,但依法担责才能行稳致远。”……
法官的“法理”与调解员的“情理”双管齐下,终于融化了坚冰。经过三轮坦诚沟通,工地负责人当场通过微信支付了4000元首期款,并承诺剩余10000元于10天内付清。工地负责人还诚恳表示:“欢迎阿某康复后返回工地继续工作。”
纠纷圆满化解,加楠·马丁看着阿某夫妻离开的背影,心中满是欣慰。然而,仅仅一个小时后,中心大门再次被推开——阿某夫妻又回来了!工作人员心头“咯噔”一下:“难道调解出了岔子?”
只见阿某和妻子笑盈盈地走进来,双手展开一面鲜艳的锦旗。“看到锦旗的那一刻,悬着的心放下了,心中满是感动和自豪。”阿拉依笑着回忆道。
这面锦旗,不仅是对青河县综治中心工作的褒奖,更是对基层政法工作者用心用情化解矛盾、守护公平正义、促进民族团结的生动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