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56个边境“石榴籽”服务站 构建“15分钟服务圈” 哈巴河县筑起牧民转场温暖驿站
阿勒泰新闻网-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古扎丽·阿布都热西提 通讯员 刘凤)7月30日,哈巴河县萨尔塔木乡牧民解恩斯汗·迪各达尔赶着上百只阿勒泰羊,向着那仁夏牧场进发。途经呼吉尔特边境“石榴籽”服务站时,他熟练地将羊群赶进配套羊圈,走进服务站打开灯、给手机充上电,烧壶奶茶,连日转场的疲惫悄然消散。
这样的舒适体验曾是当地牧民不敢想象的。过去,转场路上饿了只能啃干馕充饥,困了就在背风处凑合一晚。哈巴河县边境线长282.6公里,分布着多季牧场,每年有8900余名牧民、42万余头(只)牲畜随四季转场,每次转场短则十余天,长则月余,其艰辛程度可想而知。
为切实改善牧民转场条件,近年来,哈巴河县持续加强边境一线社会管理,已建成56个边境“石榴籽”服务站。这些服务站均配套澡堂、厨房等设施,能提供物品寄存、应急救援、医疗救助等20余项服务,构建起了覆盖转场全周期的保障网络。
依托“石榴籽”服务站,当地以党员中心户为单元组建“牧民转场服务队”,形成“15分钟服务圈”。7月29日傍晚,齐巴尔镇牧民木拉提·那黑甫家的羊难产,“牧民转场服务队”中的兽医努尔古丽·哈提吾拉迅速赶到,帮助母羊顺利生产。
在边境党建工作中,护航转场路是重要内容。当地20余个县直部门与6个乡镇深度协作,构建起“县级议事协调机制—乡镇党委—边境一线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链条,将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最远一家人”。
服务站内的文化生活同样多姿多彩。“毡房党校”组织牧民唱爱国主义歌曲、演小品,儿童游戏区、棋牌娱乐区丰富着牧民转场生活,“马背课堂”和“送学小分队”更是让转场路上充满欢声笑语。“以前转场只和牛羊为伴,现在能一起学政策、演节目,真是太开心了。”解恩斯汗说。
如今,草原上的牧歌依旧悠扬,其中不仅有千年传承的文化习俗,更融入了基层治理创新的时代乐章。当休整后的解恩斯汗再次踏上转场路,下一个“石榴籽”服务站里,还有热腾腾的奶茶在等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