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中草药产业链变“草”为“宝”
阿勒泰新闻网-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胡俊秀
八月的阿勒泰,草木葱郁。8月16日,70多岁的老中医王仁穿梭在花丛草甸间采集标本——这是他从事中医事业几十年来坚持的习惯。作为阿尔泰山中草药博物馆名誉馆长,王仁不仅亲手制作了千余种中草药标本,更编著完成《新疆阿尔泰山脉野生植物图谱》《哈萨克药志》等11部著作,用毕生心血记录着这片土地的“草木传奇”。
王仁在阿尔泰山脉采集中草药,与牧民相遇。(王仁提供)
“阿勒泰就是一座天然‘百草堂’!”王仁的话语中满是自豪,“这里2300多种植物中,700多种有药用价值。”地处阿尔泰山南麓的阿勒泰,凭借冷凉气候与充足光照,孕育了甘草、赤芍、柴胡、贝母等200余种药用植物。近年来,当地积极构建“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让山野间的“草”蜕变为富民的“宝”,蹚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双赢”的致富路。
“额河药谷”催生产业新动能
8月17日,阿勒泰戈宝红麻研发基地,2.18万亩罗布红麻郁郁葱葱,不少游客在此打卡留影。
阿勒泰戈宝茶股份有限公司的种植的罗布麻(红麻)。(阿勒泰戈宝茶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罗布红麻是一种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叶可制茶降压,发达的根系可以防风固沙,对戈壁生态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2006年,阿勒泰戈宝茶股份有限公司经过研发,实现了濒临灭绝的阿勒泰罗布麻(红麻)大规模仿生种植,不仅恢复了生态,还打造了集罗布麻(红麻)种植、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每年为当地农牧民提供固定就业岗位100多个,带动当地1500余户农牧民致富增收。
阿勒泰戈宝茶股份有限公司的罗布麻(红麻)生产加工车间。(阿勒泰戈宝茶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罗布麻(红麻)大规模仿生种植是地区规模种植中草药的一个成功实践。作为全国六大林区之一的阿勒泰地区,阿尔泰山的巍峨、准噶尔盆地的广袤,加之额尔齐斯河等水系的滋养,让这里成为生物物种基因库,也为发展中草药产业提供了沃土。
目前,地区中草药种植面积达50万亩。为提高产量,当地推广“林药”“粮药”套种、板蓝根垄作栽培、甘草覆膜滴灌等技术。2024年,青河蓝斯利药业有限公司的3000亩板蓝根示范田,经专家测产亩产达313.72千克,刷新了新疆板蓝根单产纪录,为规模化种植提供了技术范本。
“土药材”变身“金疙瘩”
在青河蓝斯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清洗干净的黄芩、板蓝根等中药材被加工成饮片和提取物。
“今年加工药材近16000吨,产品销往全国各地。”青河蓝斯利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江超说。
青河蓝斯利药业有限公司是地区通过招商引进的集种植、加工、科研、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中草药产业公司,年产值近1亿元。“公司下设种植基地、市场销售、药材加工和科技研发等多个部门,每年直接或间接带动当地农牧民就业近300人,去年仅支付季节性人员工资就达500万元。”周江超说。
自2020年以来,地区陆续引进14家从事中药材种植、加工及制药的企业,不断延伸中草药产业链。“通过政企合作,推动制定了地区中药材地方标准8项,涵盖板蓝根、小茴香、黄芩等中药材品种。”地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进安说。
阿尔泰山中草药博物馆种植的中草药花卉。(王仁提供)
为提升中草药附加值,地区借助吉林省援疆团队的优势,研发出动物颗粒性饲草料、人参菊苣速溶咖啡、人参沙棘酒和系列火锅底料,不断提高中草药利用价值。目前,首例哈萨克医药“柯孜木克颗粒”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阶段。
“百草堂”变“研学堂”
8月15日,在阿尔泰山中草药博物馆室外中草药种植基地,各种中草药花开遍地,浓郁的草药花香沁人心脾。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引下,认真观察每一株中草药形态,并挑选艾叶、薄荷等中草药制作香囊。
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来阿尔泰山博物馆研学。(阿尔泰山博物馆提供)
“中草药博物馆就是一个大学堂,在这里,我不仅认识了很多中草药,还感受到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学生王启表示,这样的研学游特别有意义。
阿尔泰山中草药博物馆成立于2019年,设3座室内展厅和1处室外实景展区。博物馆展示了600多张中草药图片、300多件实物和100多件标本,种植的50多种观赏性中草药以及稀有花卉,成为研学观摩实践基地。
“从规模种植、加工销售到研学实践,我们正努力将阿勒泰中草药发扬光大,形成完整的中草药全产业链。”王进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