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动地区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阿勒泰地区民族团结工作综述阿勒泰新闻网-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 实习记者 包洪宇
202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汇报时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抓实。
近年来,阿勒泰地区积极推进所有工作职责向主线聚焦、工作措施向主线发力,全地区各族儿女同心同向、团结奋进、自信开放,携手唱响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时代新歌。
党建引领强根基,把稳民族团结“方向盘”
阿勒泰地区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早已成为各族群众深厚的文化传承、共有的珍贵财富,成为各族群众的共同努力和自觉自愿的行动,融入血脉、历久弥新。在吉木乃县吉木乃镇萨尔乌楞村,广为流传的民谣“我家住在界河边,祖国母亲在心间……”生动展现当地农牧民对党和国家的深厚感情以及守护边疆的坚定信念。
近年来,地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有形有感有效推动各项工作。成立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领导小组,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坚持推进地县乡村四级工作责任制,推动党的民族政策落地生根,连续两次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民族工作新格局。深化“雪都筑堡垒、边关党旗红”工程,依托乡外埠牧站、边境警务站、“幸福驿站”等场所设立143个边境“石榴籽”服务分站,边境一线家家户户门前国旗飘扬,“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成为各民族共同的心声。
铸魂润心筑共识,夯实民族团结“思想堤”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地区各县市的街道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标语随处可见,公园、街道两旁,公交站宣传栏……从学校教育到社区活动,从媒体宣传到文艺创作,阿勒泰地区通过多种形式,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植根于各族群众心中。
地区以增进认同为目标大力开展文化润疆工作,多角度全方位构建展示中华文化的话语体系和有效载体。推出电影《小马鞭》《我的阿勒泰》、话剧《可可托海我的魂》、歌舞剧《意象阿勒泰》等一批反映阿勒泰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文艺精品,连续7年举办农牧民群众学用国家通用语言舞台剧,把宏大理念转化为鲜活故事以浸润人心。相继建成地区博物馆、新疆可可托海干部学院、白桦林景区等34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教育实践基地,33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8个国防教育基地、61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形成了地县有基地、乡镇(街道)有展厅、村(社区)有展馆、院(校)有团结课的宣传矩阵,通过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各族群众进一步铸牢中国心、中华魂。
双向互动促交融,织密民族团结“连心网”
近年来,阿勒泰地区坚持抓情感纽带促深度融合,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
8月21日,“吉泰号”亲子研学夏令营开营。130余名来自吉林省的中小学生与家长跨越千里抵达阿勒泰,开启为期6天的自然探秘与文化交融之旅。
为深化区域交流、促进各族青少年共同成长,阿勒泰积极联动黑龙江省、吉林省,常态化开展“冬(夏)令营”“书信手拉手”“线上结亲联谊”等活动;搭建跨省交流桥梁,组织北京青少年开展“我到新疆找朋友”研学活动,推动两地青少年双向互动,让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孩子在交流中增进了解、共同进步。
“阿禾公路真是太美了,这次我们是从成都自驾来到阿勒泰,沿途欣赏到了绝美的风景,也深刻感受到了阿勒泰各族群众的热情,真是不虚此行。”自驾游客常嘉嘉说。
阿勒泰地区深入实施“旅游兴阿”战略,积极探索特色文旅发展路径。“阿勒泰千里画廊”入选国家特色生态旅游线路,阿禾公路全线贯通,以“四区一园”为支撑的冰雪产业蓬勃绽放,冰雪经济、夜间经济充分释放消费潜能。围绕一座山、一条河、一湾湖……打响阿勒泰品牌,歌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广泛传唱,迷你剧《我的阿勒泰》热播海内外,阿勒泰成为“诗和远方”的代名词。冰雪、康养、自驾、民俗家访等旅游新业态,直接带动3.98万人、间接带动15.9万人就业,真正实现了“牧区变景区、牧民变股民、洲客变创客”,有效提升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幸福指数”。
蒙克牧场、五百里街区、百年老屋等特色主题文化活动,促进人员、资源、文化多向流动。通过举办旷野音乐会等活动,吸引了380余万人次参与其中,实现了从观光游向深度游转型,让景区景点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微剧场”,阿勒泰地区的旅游业正朝气蓬勃向前发展。
为落实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阿勒泰地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2024年新建城市公共停车场8个、停车位800余个,新建口袋公园10个,提升改造公园游园9个,“一网统管”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格局基本形成。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进一步巩固,越来越多的农牧民群众进入城市安居乐业,各族群众出入相友、守望相助成为常态。
吉木乃县文明路社区居民包拉提别克·阿合买提哈力说:“党和政府给我们建设这么漂亮的公园,下楼就是风景,还能锻炼身体,邻里关系更加融洽了,我们打心眼里高兴!”
同心共富启新程,激活民族团结“动力源”
2025年召开的中共阿勒泰地委扩大会议强调,要赋予经济社会发展更多的政治意义,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充分就业促增收,坚持医疗提质护健康,坚持强化保障兜底线,坚持防范风险保安全,在办好民生实事上改善民生、凝聚民心。
阿勒泰地区始终锚定“发展为民”核心,把发展成果精准转化为民生改善的实效、群众共享的福祉与民族团结的牢固纽带。
在新疆康元生物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沙棘种植基地,传统的双行种植模式被调整为6米行距的单行种植模式,这样不仅可以大幅提升机械化作业效率,还能改善植株通风条件,提升挂果量。同时,在行间创新性套种打瓜、葫芦瓜等矮秆作物和苜蓿,为广大农牧民拓宽了增收渠道。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地区依托冰雪资源禀赋,充分围绕冰雪“冷”资源,形成“强”动力,推动“热”经济。
眼下,阿勒泰地区将军山国家冰雪运动训练基地建设项目——运动服务中心、游客服务中心(EPC)和阿勒泰地区将军山四季运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冰雪学校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
此次升级是将军山国际滑雪度假区不断完善自身设施、提升服务品质的重要举措,也标志着阿勒泰地区冰雪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项目的建成,将带动当地住宿、餐饮、交通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增长,推动阿勒泰地区冰雪产业繁荣发展。”将军山国际滑雪度假区营销总监陈阳说。
“下一步,地区将继续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成果,在深化‘有形’工作、丰富‘有感’工作、紧抓‘有效’工作等方面推动地区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成效。”阿勒泰地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党组副书记、主任赛力别克·哈布利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