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刀磨出“龙江味”
阿勒泰新闻网-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 董世菊
“重心再往下压低点儿,弯道儿注意节奏加起来,冲刺!”“别嫌我‘絮叨’,练透了细节,比赛才能‘出彩’!”……9月5日,在布尔津县轮滑训练场上,黑龙江省援疆教练李海霞手持训练秒表,与阿勒泰的速滑小将们热情交流。她口中的“絮叨”“出彩”等词汇,如今已成为阿勒泰冰雪健儿训练时的高频词,更化作两地冰雪运动交流的独特印记。
“刚开始听李教练说‘你看这刃儿要磨得溜光锃亮没有横道’,我还得琢磨半天,现在一听就知道是让我把冰刀磨得‘锋利’点儿,不然不能蹬冰。”阿勒泰短道速滑小将吴博文笑着回忆道。
2024年8月,李海霞首次指导他训练短道速滑时,用“别毛楞”“注意波棱盖”“蹬冰别太‘飘’”“自个儿多琢磨琢磨”等生动语言,替代生涩难懂的技术术语,让他瞬间没了紧张情绪。如今,吴博文不仅能娴熟运用“龙江味”普通话与教练沟通战术,还会将“冰刀得磨‘趁手点儿’”“弯道臀部往左‘挤住’”等技巧口诀传授给队友。
在今年8月20日至24日举办的202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速度滑冰达标赛暨“选星计划”挑战赛以及8月25日落幕的“奔跑吧·少年”2025年布尔津县青少年轮滑邀请赛上,李海霞率领的运动员斩获多枚金牌。眼下,队伍正全力备战接下来的一系列赛事。
9岁队员胡津竹认真翻看着训练笔记,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发力要注意‘质量’”“摆臂要前摆用力”等带着东北特色的标注,这些从黑龙江教练学来的“训练秘笈”,已成为她日常训练的重要指引。
“教练说发力要‘踩实’,比讲‘发力要充分’好懂多啦!”胡津竹笑着说。如今在队里训练时,大家你一句“这圈滑得‘挺带劲’”,我一句“下圈再‘冲一把’”,冰场上总是洋溢着欢声笑语。
作为“人类滑雪起源地”,阿勒泰拥有深厚的冰雪运动底蕴,但专业滑冰训练的经验积累曾是当地冰雪运动的发展短板。自黑龙江省开展对口援疆以来,一批批黑龙江籍教练带着先进训练理念和技术来到阿勒泰。他们不仅传授科学的滑行技巧与体能训练方法,还将鲜活生动的表达带进阿勒泰的冰场、雪场,甚至融入当地群众的日常生活。
这种“援疆口音”,承载着浓浓的帮扶真情。黑龙江省教练员用接地气的语言拉近与队员的心理距离,让专业技术更易被接纳吸收;阿勒泰冰雪小将在模仿与使用中,不仅提升了竞技水平,更从语言的交融中感受到温暖。如今,在阿勒泰的冰场上,新疆籍运动员们操着“援疆味”的“龙江冰场音”,伴随冰刀划过冰面的“唰唰”声迅速成长起来。
“在阿勒泰,‘援疆口音’早已深入人心,这是当地群众与援疆干部长期相处中自然而然形成的语言融合。它如同一条看不见的纽带,将我们与新疆的心紧紧相连。”李海霞动情地说,“咱龙江人热爱冰雪,阿勒泰的孩子们也稀罕冰雪!把真本事毫无保留地教给他们,看着他们踩着冰刀往前冲,就仿佛看见龙江的冰雪精神在这儿生根发芽——这就是咱们援疆人最大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