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七载深耕科技教育 一腔热忱点亮少年科创梦——记哈巴河县初级中学科技辅导员杨新泰
阿勒泰新闻网-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 杨玮璇
在哈巴河县初级中学校园里,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他时而在实验室指导学生调试航模,时而在科普讲座中用生动案例点燃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他,就是杨新泰,一位已在科技教育领域深耕27年的“筑梦人”。自1998年站上讲台,到2013年成为专职科技辅导员,再到如今入选新疆青少年科普教育专家,他始终秉持“激发学生科学兴趣、培养科创素养”初心,以坚守与创新,为边疆孩子搭建通往科学世界的桥梁。
课堂内外搭平台:让科技的种子在心田发芽
“科学不是书本上冰冷的公式,而是动手实践中发现真理的乐趣。”这是杨新泰经常说的一句话。他摒弃“填鸭式”教学,将“观察—实验—分析—总结”的科学探究流程融入每一节课。他带领学生观察校园植物生长,用数据记录光照与开花的关系;指导学生组装简易电路,在灯泡亮起的瞬间讲解电学原理;组织学生开展水质检测实验,让环保意识在实践中扎根。“杨老师的课就像‘科学探险’,每次动手实验都有惊喜。”学生口中的“惊喜”,正是杨新泰精心设计的教学细节——他始终相信,只有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身体验,科学知识才能真正内化为素养。
课堂之外,杨新泰更是“变着法子”为学生搭建科创舞台。他牵头组建科技社团、航空航天兴趣小组,开辟校园“太空种植实验基地”,让学生在培育太空蔬菜的过程中探索植物生长的奥秘;定期举办科普知识讲座、科技手抄报比赛、小发明小制作评比,甚至把航模、船模带到操场,让学生在操控中感受科技魅力。为了消除家校对“科技教育”的认知误区,他专门组织“科技成果开放日”,邀请家长参观学生作品,讲解科学素养与文化学习的互补关系。“以前总担心会影响学习,直到看见孩子为设计一个小发明主动查资料、算数据,才明白杨老师的用心。”一位家长的感慨,道出了许多家庭的心声。
杨新泰正在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进行现场授课。
不仅如此,杨新泰还将科普的触角延伸至整个哈巴河县。截至目前,他已举办培训班56期,培训师生、家长等各类人员5500人次,协助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筹办科技类比赛20余场,让“学科学、爱科学”的氛围在这座边疆小城日益浓厚。
爱岗敬业守初心:做学生科创路上的“引路人”
“杨老师,我的航模总飞不直,您能帮我看看吗?”“杨老师,种植箱的温度怎么调控才合适?”每天课后,杨新泰的办公桌前总围满请教问题的学生。面对孩子们的疑问,他从不敷衍,总是蹲下身、手把手指导,直至问题解决。“科技教育急不得,得蹲下来和孩子一起‘慢探索’。”这是他27年教学生涯总结出的心得。
除了指导学生之外,杨新泰始终对自身专业保持“高标准”。为了紧跟科技发展趋势,他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航模操控、3D打印、人工智能等新知识,将前沿科技融入教学;为了设计更优质的课程,他反复研究教材教法,借鉴国内外科技教育案例,甚至自费购买实验器材。“作为科技辅导员,我得先成为‘科学达人’,才能带学生走好科创路。”正是这份对专业的执着,他连续9年荣获“自治区优秀科技辅导员”、3次获评“国家级优秀科技辅导员”。
累累硕果映坚守:用热爱书写教育答卷
“杨老师,我们拿到全国比赛银牌啦!”2024年10月,在“共筑家园”全国青少年建筑模型教育竞赛现场,学生们激动地向杨新泰报喜。这样的喜讯,在他的辅导生涯中并不少见:自2013年以来,他带领学生参加自治区、全国科技类比赛,累计斩获自治区级金牌16枚、银牌21枚、铜牌20枚,国家级银牌3枚、铜牌3枚;辅导学生获自治区级一等奖61人次、二等奖52人次、三等奖178人次,阿勒泰地区一等奖8项……一张张奖状、一枚枚奖牌,既是学生成长的见证,也是杨新泰坚守初心的勋章。
荣誉背后,是常人看不见的付出:为备战比赛,他常常牺牲周末和寒暑假,陪学生在实验室训练;为帮助学生修改参赛作品,他熬夜查资料、改设计,有时忙到凌晨;为让偏远地区的学生也能参赛,他主动协调车辆、联系住宿,全程陪护。2021年,杨新泰带学生赴乌鲁木齐参加自治区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比赛前一天,一名学生的航模零件损坏,他连夜采购零件,忙到凌晨3点才将模型修复。“只要能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再累也值得。”他说。
如今,杨新泰的“科创版图”仍在持续拓展:2020年,他荣获中国科协科普大篷车项目“明星科技志愿者”称号;2022年,被聘为“新疆青少年科普教育专家资源库专家”;2023年,被哈巴河县委、县政府评为“科技创新推动者”……面对荣誉,他始终保持清醒:“这些成绩不是终点,而是让更多边疆少年爱上科技的新起点。”
二十七载春秋,杨新泰以热爱与坚守,在边疆科技教育的沃土上播撒种子;以创新与付出,点亮无数少年的科创梦想。“让每一位学生在科技探索中收获成长”,这是他的教育追求,也是他始终践行的初心。未来,这位边疆校园的“科技筑梦人”,还将继续带着满腔热忱,陪伴更多孩子在科学的星空下勇敢探索、逐梦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