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迎辉:以医者仁心绘就民族团结同心圆
阿勒泰新闻网-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古扎丽·阿布都热西提
“患者到了医院就是一家人,得好好治。”这是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麻醉科副主任李迎辉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从医二十余载,她不仅用听诊器和叩诊锤守护着各族群众的健康,更用一次次上门问诊、一场场乡村义诊,把民族团结的温暖送进群众心里,生动诠释着“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的责任与担当。

深夜手术室的灯光,见证她与死神赛跑的时刻
2023年深冬的一个凌晨,一名脏器严重损伤、生命体征濒危的患者被紧急送至医院。接到通知后,李迎辉冒着风雪赶回医院,来不及换下被雪水浸湿的衣物,便立即牵头开展术前评估。她紧握家属颤抖的双手,郑重承诺“我们一定全力以赴”,随即统筹麻醉、外科与护理团队协同作战。历经5个小时的抢救,患者转危为安。这样的生死救援,在她的从医生涯中已成常态。为守护各族患者的生命安全,她带领团队搭建术前、术中、术后全流程风险防控体系,推动科室连续多年实现麻醉安全“零事故”,成为各族群众心中“信得过的生命守护者”。

科室里的“师徒结对”,藏着她培育人才的用心
李迎辉深知:“唯有一支强有力的团队,才能撑起更优质的服务”。她创新推动“党建+健康”工作模式,组织党员医护人员与各族群众结对帮扶,并在科室内建立“师徒结对”传帮带机制。年轻医生初到岗位,她手把手指导麻醉方案设计与实操技巧;面对复杂病例,她带领团队开展“难题共解、经验共享”学习。在她的带动下,科室年手术量提升30%,多项技术填补地区空白,各族医护人员之间形成了互帮互学、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团结不是口号,是我们守护群众健康的根本保障!”她的这句话成了科室的精神共识。

乡村义诊路上的车轮印,丈量着她服务为民的初心
为了让偏远农牧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李迎辉牵头发起“健康护航”行动。两年间,她带领多学科专家团队跨越上万公里,前往社区、乡村开展义诊12场,惠及群众2000余人。为了更好地与少数民族群众沟通,她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如今已能与哈萨克族病患交流病情;面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她主动上门检查、送药;针对牧区常见的关节疾病,她不仅现场施治,还留下详细的后续康复方案。“不用跑城里,既省钱又省心!”一位接受无痛诊疗的村民感慨道。此外,她还积极推广无痛胃肠镜、无痛分娩等舒适化医疗技术,通过图文手册、健康讲座普及医疗知识,真正把健康服务送到各族群众心坎上。
从手术室的紧急救治,到科室里的言传身教,再到义诊路上的奔波辗转,李迎辉所做的,都是医护人员该做的事。可正是这些日复一日的坚守与付出,让她成为各族群众信赖的“好医生”,也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一次次的问诊、一声声的叮嘱中,悄然生根、开花,温暖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