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公里跨省解纷!布尔津人民法院以 “冬不拉调解法” 传递司法温度
阿勒泰新闻网-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胡俊秀)近日,一场相隔4000公里的车辆停运损失纠纷,在布尔津县人民法院“隔空调解+实地核查”双重努力下圆满化解,让小微企业与外地游客双双感受到司法的温度与速度。
事件源于2025年9月,当时正值阿勒泰旅游旺季,当地某汽车租赁公司将车辆出租给游客张某后,张某行驶中与山东游客王某驾驶的车辆发生碰撞。经景区交警大队认定,王某负事故全部责任,其已结清车辆维修费用。但租赁公司主张7000元停运损失,王某认为索赔过高拒绝赔偿,双方言辞激励,协商无果。最终,租赁公司将王某诉至布尔津县人民法院。
经法院审理,案件的纠纷焦点集中在7000元停运损失的合理性上。法官审查发现,原告提交的汽修证明与任务单预计完工时间存在8天差异。为避免“纸上断案”,法官与书记员驱车赴北屯市涉事汽修公司核实工期延误原因,又两次赴县、地区两级交警大队调取车辆轨迹,最终确认维修期内车辆存在景区运营记录,为定损筑牢了事实根基。
事实核实清楚后,法院考虑原告是依赖旺季营生的小微企业,被告是跨省游客,往返应诉成本极高。为了不耽误双方的时间,承办法官征得双方同意后,确定“隔空调解+线上办理”办案模式。为了让调解顺利进行,法官通过电话分别与双方展开 “破冰行动”:对原告,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规定,说明停运损失需以实际停运时长的依据;对被告,阐释旅游旺季停运对小微企业的经营冲击,引导其正视责任。经过三小时释法说理,双方达成3500元赔偿共识,并线上完成双方协议签订和转账赔偿。
布尔津县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阿热艾·巴合特别克介绍说:“跨省距离与对立情绪是调解的最大障碍。我们通过‘指尖操作’解决跨省签约难题,每一个环节都紧扣涉旅当事人的实际需求,既为阿勒泰涉旅小微企业守住了经营底气,也为外地游客卸下了维权顾虑。”
旅游产业是阿勒泰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涉旅纠纷的处置质量,直接关系旅游生态的良性发展。本案的妥善处理,既为涉旅小微企业撑起权益“保护伞”,也为外地游客筑牢诉求“回应墙”,更彰显了“冬不拉调解法”在基层司法实践中的独特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