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用科技赋能生态保护
阿勒泰新闻网-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古丽娜
新疆哈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构建“空地一体化”综合监测体系,保护工作实现了从“靠脚跑”到“靠科技监测”、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警”的转型,实现了对生态环境全天候、多维度、立体式的综合监测,开启了智慧化生态保护新篇章。

喀纳斯景区管委会供图。
11月3日,新疆哈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整理今年8月布设的70台红外相机视频时,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紫貂、貂熊,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驼鹿、马鹿、棕熊在林区活动的珍贵影像画面。
为监测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和活动范围,为保护工作提供关键数据支撑,2010年7月,新疆哈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林区首次布设了37台红外相机,当年就拍摄到紫貂、棕熊、马鹿等珍稀野生动物。截至2024年,保护区科学规划设置了13个视频监控点位,布设了40台红外相机。“通过红外相机,我们可以持续追踪紫貂、棕熊、驼鹿等珍稀野生动物的活动踪迹和种群数量变化,野生动物智慧化监测工作实现了从‘无影无踪’到‘耳聪目明’的变革。“喀纳斯景区党委委员、新疆哈纳斯国家级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阿依丁·努哈力说。
除了对陆生野生动物的监测,早在2011年,保护区就开始关注水鸟栖息情况 ——区内鸭泽湖每年都监测到天鹅栖息繁衍。这里稳定的水文节律和优越的自然环境,为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和良好的栖息环境:从每年4月开始,天鹅、赤麻鸭在此孵育幼鸟,鸭泽湖也成为它们生命旅程中的幸福家园。
百兽奔走,万鸟翔集。这是保护区科技赋能生态保护工作的一个缩影。2023年11月30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第一批)》,新疆布尔津哈纳斯兽类及鸟类重要栖息地入选。
198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哈纳斯自然保护区,1986年,国务院批准其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规划面积220162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寒温带针阔混交林和自然景观。

通讯员 努尔别克·努尔曼 摄
“以前巡林护林,全靠两条腿和一匹马。天不亮就背着干粮出发,翻山越岭走一天,最多爬一个山头,不仅人困马乏,还要忍饥挨饿。”在保护区工作了20年的护林员郭宏至今忘不掉那段艰辛的岁月。
近年来,新疆哈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在机制变革、科技赋能及‘空地一体化’综合监测体系的支撑下,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保护之路,一幅以科技为笔、以智慧为墨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通讯员 努尔别克·努尔曼 摄
金秋十月,层林浸染。走进新疆哈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智慧林业”指挥中心,巨大的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各类监测数据:无人机巡护传回的林间影像,清晰地展现出森林的生长状态;地面监测设备采集的气象、土壤、空气等因子,精准反映生态环境的细微变化。视频球机实时观测林区动态,形成的一张张数据图织就了一道“防护网”,让保护工作更科学、更精准、更高效。
“我们保护区共设置了10个生态监测点,就像人体‘神经末梢’一样,能细微感知生态环境变化;2座瞭望塔和34路视频监控则紧盯着森林覆盖的宏观变化。”保护区工作人员刘佳玺指着屏幕介绍道。2024年9月,地面监测设备实时捕捉到一处林地温度超出正常阈值,“智慧林业”平台立即自动触发火险预警,通过系统推送的精准定位,森林防火应急分队半小时内便赶到现场。这正是科技赋能生态保护的生动写照。

喀纳斯景区管委会供图。
科学保护,智慧监测。2024年,新疆哈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面投入运行的“智慧林业”综合平台,由地理信息系统、视频监控、巡护轨迹追踪三大核心模块组成,30台红外相机拍摄的影像数据能够通过SIM卡无线传输至智慧林业平台,将雷击火险、非法入侵、盗采盗挖等传统风险纳入智能化预警阈值管理,推动保护工作实现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干预”的转变。保护区工作人员借助物联网、无人机、红外相机等现代科技手段,开展从物候变化的细微捕捉,到昆虫种类的精准识别;从水文数据的实时传输,到湖面林区的动态监测等工作,使保护工作实现了历史性飞跃。
科研协同,智慧助力。近年来,新疆哈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先后与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国家林草局西北调查规划院等国内顶尖科研院所携手,共同启动了驼鹿、北山羊专项调查,古树名木健康诊断与保护,冰川科学考察,喀纳斯湖流域生态系统的综合研究等一系列专项研究课题。依托阿尔泰山森林生态研究站等科研平台,深化保护区生态体系调查和研究。2025年8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团队在喀纳斯湖118.5米深处发现了杜父鱼,刷新了我国淡水鱼类中已知栖息深度最深的物种。

通讯员 努尔别克·努尔曼 摄
科普宣教,凝聚共识。守护绿水青山,离不开最广泛的社会共识与公众参与。2025年5月1日,喀纳斯自然博物馆开放,展陈以生物多样性为主题,设置了哈纳斯之源、哈纳斯之瀚、哈纳斯之盛、哈纳斯之护四大板块。馆内通过逼真的实景复原、沉浸式的视觉影片,成为游客了解新疆哈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科普平台,开馆仅 6 个月,参观人数就突破12万人次,成为游客打卡的“生态课堂”。

喀纳斯景区管委会供图。
旭日东升,茫茫林海;皓月当空,呦呦鹿鸣。
新疆哈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智慧监测体系的建立,实现了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实时动态监测与精准识别,显著提升了生态保护工作的及时性与精准性。未来,保护区将加快推进监测体系的智能化升级,持续提升生态保护的科技含量,为筑牢阿尔泰山生态安全屏障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