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的“石榴籽”书记——记地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加衣达尔别克·吐尔德别克
阿勒泰新闻网-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古扎丽·阿布都热西提
从军营到草原,身份变了,初心未改;从退役军人到村党支部书记,岗位换了,担当依旧。
加衣达尔别克·吐尔德别克是自治区人大代表、青河县阿尕什敖包乡阿克加尔村党支部书记。这位带着军人铁血与党员赤诚的“领头雁”,带领各族村民抱团发展、共赴小康,用实干在草原深处谱写了一曲“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动人赞歌。

以“文”聚心,共筑团结大家庭
“阿克加尔村就是一个大家庭,各族村民都是一家人。”这是加衣达尔别克常挂在嘴边的话。为让团结之花在村里常开长盛,他提出打造“阿克加尔文化”,把“家”的理念融入村庄发展的方方面面。
在升级改造村阵地时,他重点规划建设“石榴籽群众文化活动室”,划分出农家书屋、文化娱乐室、奶茶室等功能区域。针对村里牧民常年劳作易患关节疾病的问题,他牵头由村集体出资设立“村中医馆”,配备专业理疗设备和药品,让村民不出村就能享受到便捷的诊疗服务。此外,他发起“爱心妈妈”捐款活动,募集2万元善款帮扶困难家庭儿童,让爱心在各族群众间传递。如今,“有事到村部,就像回娘家”已成为阿克加尔村各族村民的共同感受。
每逢节日,加衣达尔别克都会精心组织开展各类联谊活动。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刺绣比赛上,各族妇女以针为媒展现技艺;“六一”国际儿童节的游园会上,不同民族的孩子手拉手共享欢乐;跨年村晚的舞台上,村民自编自演的节目饱含“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真情。

以“业”富民,拓宽增收致富路
“民族团结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得让大家的口袋鼓起来、日子好起来,心才能真正贴在一起。”作为退役军人,加衣达尔别克身上有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干部逐户走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讲惠民政策,用身边人的致富案例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
结合村庄实际,他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引导村民利用庭院空间发展“一户一特色”庭院经济,种植果蔬、养殖畜禽;依托当地草原风光,鼓励村民改造毡房发展特色民宿,吸引游客体验草原风情;用心教乡亲们操作电商平台,把风干肉、骆驼奶、奶疙瘩等原生态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如今,阿克加尔村村民人均收入1.9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从12万元增长至94万元,各族村民的生活蒸蒸日上。
为让村民掌握长久增收的本领,他通过村党支部牵线搭桥,联合驻村单位开展烹饪、电工、刺绣等技能培训13期,帮助村民掌握一技之长。村民古丽孜依汗·卡赛参加烹饪培训后开起农家乐,村民古丽扎提凭借刺绣技能网上接单,各族群众在互帮互学中增进情谊、共享致富成果。

以“实”履职,绘就乡村新画卷
“村子要发展,党组织是主心骨,实干是硬保障。”加衣达尔别克始终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常对村“两委”班子说:“我们要做村民的贴心人,只有公平公正办事,才能赢得大家的信任。”在他的带动下,村“两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显著提升,形成了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
为改善村容村貌,他积极奔走争取项目资金900万元,推进村容整治、管网提升、户厕改造、电采暖改造等民生工程。如今的阿克加尔村,柏油路干净整洁、家家户户庭院美观、太阳能路灯照亮街巷,村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他还创新推行“卫生日+积分制”,把每周五定为“全村卫生日”,动员村民共同参与环境整治,阿克加尔村成功获评“自治区级卫生村”。
对于困难群众,加衣达尔别克始终牵挂于心。他带领村干部定期走访慰问,为独居老人解决饮水难题,帮肢体残疾村民申请帮扶政策……用一件件实事、好事温暖着各族群众的心。“加衣达尔别克把我们的事当成自家事,不管哪位村民遇到困难,他都全力帮忙。”提起他,村民们无不竖起大拇指。
如今的阿克加尔村,产业兴旺、村容整洁、乡风文明,各族村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加衣达尔别克表示,将继续坚守初心、担当作为,带领各族兄弟姐妹共同奋斗,让日子越过越红火,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草原深处深深扎根、结出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