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讹传讹
以讹传讹
◎杨建英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听到一些俗语。这些俗语大都是由语音讹传而形成的,比如——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这句话在民间已流行很久,但并不是原版!它原是“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说,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了乞丐或者年龄大的人,也要和他生活一辈子。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这话耳熟能详,即三个普通人的智慧合起来可以顶一个诸葛亮。其实,这也算讹音,臭皮匠和诸葛亮有什么关系?“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意为“副将”。因此,此句原意为:三个副将的智慧,如果加起来也能顶一个诸葛亮了!
有眼不识金镶玉
这话原本的说法是“有眼不识荆山玉”。句中“荆山玉”指的是东周著名玉匠卞和在荆山发现的璞玉。这卞和就是三次进献宝玉,结果被砍了双足,又哭瞎了双眼的玉匠;而那璞玉正是最后被制成了和氏璧的那块玉,价值连城!
狗屁不通
这个成语最初的写法是“狗皮不通”。因为狗的表皮没有汗腺,所以每到夏天,狗狗就会伸出长长的舌头散发体内的燥热。“狗皮不通”表明的正是狗身体的这个特点。由于“皮”与“屁”谐音,屁又是污浊之物,所以,对于文理不通的诗文或者不明事理的人,就会以“屁”贬义,为的是让其意思更加鲜明。后来,人们干脆将错就错,将“狗皮不通”这个成语讹传成了“狗屁不通”。
鸡吃骨头鱼吃刺
这一句的原话是:鸡吃谷头鱼吃四,即谷子成熟前的小鸡和四月里的鱼最好吃。谷前鸡咱没吃过,四月的鱼可是品尝过——那年,在可可托海吃可可苏里的开湖鱼,一口汤喝下,只想去坐月子!
保定府的狗腿子
从前,燕赵大地流行着一句俗语:“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勾腿子。”原本说的是京津冀三地摔跤的特点(河北人摔跤厉害,其中“勾腿子”招数最狠)。后来,以讹传讹变为:“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在抗日题材的电影中,表现华北汉奸走狗摔跤的特别多,于是,这句话想“翻案”都翻不过来——代表人物非电视剧《地下交通站》里的“贾贵儿”莫属!
小东沟
上述这些以讹传讹的都是俗语,其实,在地名中以讹传讹的现象相当普遍,这其中,以北京的胡同名称为最——如“屎壳郎”胡同被叫“史可亮”胡同、“烂面”胡同被叫“烂漫”胡同等,这都还属于歪打正着、以讹传讹传好了的。还有的就有些含糊了,如我们这座城里的小东沟,原本地处城北,却偏偏被叫做“小东沟”,据说这也是从“小洞沟”讹传而来。有本地文化人探究,以往的小东沟沟深谷长、林木茂密,行走其间如穿行隧洞,故而得名。这解释颇有道理,但就是说服不了我,故,曾在拙作“金山八景”之四《幽谷松风》中,对这种“指北为东”的现象有过探讨。
我在研读金山采金史料中看到:民国初年,在阿勒泰开采的矿点共七处,分别是哈熊沟、东沟、前沟、后沟、坂场沟、中沟、西沟,“成色、产额以哈熊沟第一,东沟次之”(《新疆游记》)。由此可见,东沟的定位得名均以山城西部那条著名的哈熊沟为中心坐标的,也就是说这条沟位于哈熊沟东部。20世纪80年代,电影《淘金王》摄制组万里迢迢前来小东沟取景,也不是完全没有史实依据的。
是啊,在那个年代,有谁会关注这些沟谷的山水如何、风景怎样;加之,当年这山沟里主要居住者为草原民族,而在民族语汇中“东”“洞”更不会同音,因此,小东沟就是正名,根本不是什么讹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