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的三重门
天气是善变的日历,节气是固守的黄历。“小雪”岁岁来岁岁去,人们在忙与闲、醒与睡、上与下中,难免会忽视它的存在,但作为岁月的一道门槛,必须过。小雪节气也是一种规律性暗示,冬雪终究要来,在金山、在天山、在海河,在你那里、在我这里……想想,自己踏入社会这四十年来,飘飘洒洒的东西南北中,正如一片雪花,梦里梦外,行走天涯!
◎克兰
很想再写点有关“雪”的文字,蹭一下雪都阿勒泰的热度。但写诗写久了,对文字有节俭癖,脑子里一段一段想法,一旦变成文字,往往习惯成诗,就那么几行。尤其是上瘾“十行诗”后,语言思维仿佛被套上模具,无论多少诗情画意,写起来都要控制在十行,多写了一行,就要删去另一行或将一行缩成半行。即便是写散文随笔,也养成了控制字数的毛病,通常在千字左右。这种习惯使写作过程经常面临文字取舍的折磨,有得有失,苦乐自知!
前几天是“小雪”节气,正好引发我对阿勒泰的冰雪情结。绞尽脑汁后,构思出用三个“小雪”合成的一首十行诗。首先出场的是“小雪”姑娘,其次是“小雪”天气,最后是“我”与“小雪”这个节气。初稿完成后,感觉文字呈现得并不理想,便在中午微信给庞秀卿老师,请他帮忙修改完善。
很快,我就收到回复。庞老师建议将结尾“回想四十年来”删了,改成“四十年/飘飘洒洒,我就是一片雪花/行走天涯”。
“你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文字表达。”但要全都吸纳,诗就会多出一行,于是,我们继续在微信里商议——选用“一片雪花行走天涯”如何?庞老师道:“太概括,不好,飘飘洒洒才有动感。”我深以为然,果断采纳!
晚饭后,十行诗《小雪的三重门》修改完成,新稿仍想请庞老师过目。不久,微信里回复了一个“好”字+大拇指+花朵。我赶紧“嗤笑”自己的修改稿:“口气变了,味道也变了!”庞老师说:“形式决定内容。”很快,这首十行诗发在了微信朋友圈,并配上了微友的一幅《雪后驼峰》照,心里美滋滋的,一天的文字工作就这样完成了!
小雪,你还记得吗
进大门时,回眸一笑的那一刻
我误听一句话,你后悔一辈子
小雪,你一早就飘洒起来
从碎银到鹅毛。夜里发生了什么
清晨你推不开门了。故事不胫而走
小雪,你岁岁忽略的一道门槛
忙碌闲置,醒来睡去,楼上楼下
金山天山海河,四十年飘飘洒洒
一片雪花,梦里梦外行走天涯
《小雪的三重门》通过“门”这一具体又抽象的事物,将悠长岁月的片段诗性呈现,由此带出了岁月的“酸甜苦辣”。写诗是一个凝练过程,而读诗是一个裂化过程。在读者与作者之间,永远隔着一堵墙,作为沟通的“门”能否打开,主要取决于是否“心有灵犀”。
作者在诗中问“小雪”姑娘:你还记得吗?其实是在自问。分别之际,姑娘进门时的回眸一笑,也许是含情脉脉,也许是礼貌周到。而“我误听一句话”,具体是什么话,作者很难明说,偏用一个“误听”让读者去猜想。姑娘“后悔一辈子”,是真的后悔,还是假的后悔,诗里也模棱两可。这是一段发生在雪都的爱情故事,余味未尽,留给读者想象吧!
轮到下雪天气。小雪从早上开始,当粉雪变成鹅毛大雪,而且下了一天一夜时,雪已成灾!“清晨你推不开门了”,这个“你”也许是牧民,也许是市民。作者用第二人称“你”表示生活在雪都的各色人。但门必须推开,抗雪救灾的故事总是“不胫而走”,牵动上下,感天动地,鼓舞人心。
天气是善变的日历,节气是固守的黄历。“小雪”岁岁来岁岁去,人们在忙与闲、醒与睡、上与下中,难免会忽视它的存在,但作为岁月的一道门槛,必须过。小雪节气也是一种规律性暗示,冬雪终究要来,在金山、在天山、在海河,在你那里、在我这里……想想,自己踏入社会这四十年来,飘飘洒洒的东西南北中,正如一片雪花,梦里梦外,行走天涯!
如今,我的“小雪”已闯过“三重门”,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