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尔津:牵住“牛鼻子” 同奔振兴路
阿勒泰新闻网讯(阿勒泰日报全媒体记者 努尔孜拉·金恩斯)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布尔津县扎实推进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积极改良牲畜品种,推行规模养殖,现代畜牧业已成为农牧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具体体现。既要实现养牛致富,又要追求生态宜居,“牛粪”与“乡愁”怎样才能和谐共生?这是个不小的课题。近年来,布尔津县杜来提乡积极探索、大胆尝试,想方设法让牛与人“分居”,既让村民富裕起来,又让家园美丽起来。

为实现人畜分离,杜来提乡新建了标准化养殖小区,将牛集中起来饲养在远离住房的地方,此举不仅解决了养殖户散养牲畜产生的粪污问题,而且经济效益也得到了提升。养殖小区建成后,杜来提乡养牛户将牛集中起来喂养,通过集中管理、生态养殖,畜牧养殖规模化和标准化水平得以提高,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走进杜来提乡养殖小区,一排排高标准设施养殖棚圈整齐划一,一头头膘肥体壮的牛儿在养殖户的精心照料下悠闲进食。该乡喀拉塔勒村养殖大户马战云告诉记者,养殖小区优越的环境为他发展养殖业提供了更大平台,800平方米的棚圈比之前的大了一倍,并配套有青贮窖、生产库房和草料棚等。
马战云从事牲畜养殖已有20余年,多年来,他不断摸索养殖门道,通过品种改良等方式,将养牛事业做得风生水起,目前,马战云有115头牛,年收入20多万元。

本着“先富帮后富”的原则,扩大养殖规模后的马战云还成立了合作社,带动村里其他人共同富裕。“青贮玉米饲料,我都是固定从村里种植户那里购入,这样不仅能解决我们的养殖需求,同时也能提高村里人的收入。”马战云说。
不仅如此,合作社还带动当地村民就近务工,实现增收。“我和妻子来合作社工作5个月了,每个月能拿到6000元的工资,这极大改善了家里的生活条件,而且养殖小区离家又近,我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喀拉塔勒村村民木合亚提·吐尔斯别克说。
走进杜来提乡草原新村养殖大户杨保龙的牲畜棚圈里,只见杨保龙正在用上料机给牛喂料。去年,杨保龙修建了400平方米暖圈,今年承包了1000亩地,计划种植青贮玉米和食葵等农作物,走“种植+养殖”融合发展的路子。杨保龙说:“舍饲圈养成活率高,实现了机械化,工人较轻松,还保护了环境。今年村里也准备建养殖小区,我申请了800多平方米的牛圈,计划利用自家暖圈育肥牛,扩大养殖规模,实现更好发展。”
近年来,布尔津县多措并举促进现代畜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让畜牧业成为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越来越多的农牧民通过养殖品种牛走上了增收致富的“牛路子”。
今年,布尔津县将加快布尔津喀纳斯生态畜牧科技园和杜来提乡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着重打造肉牛肉羊规模化养殖基地,扎实做好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县建设,引导农牧民转变观念,算清经济账、生态账,大力推进“牧繁农育、农繁农育”,逐步实现一年四季“舍饲圈养”,形成“天然草原+人工草地+适度规模养殖”相配套的养殖模式,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