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原野上 阿勒泰地区冬季牧业生产一线纪事
雪都嘟/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常轶茹 叶斯波力·达吾列拉汗
高山之上,有最优质的牧草,每年六月前后,阿勒泰地区的夏牧场会迎来超过百万头(只)牲畜。夏天是他们养膘的最佳时节。在冬天来临之前,牧民们会带着牛羊,从高山向下迁徙,回到温暖的河谷低地。
转场,是在不同高度上的移动,牧民们总能敏锐地踩到季节的节拍。南北折返,春天接羔,夏天催膘,秋天配种,冬天孕育。
今年冬季以来,阿勒泰地区迎来多场大雪,厚重的大雪盖满大地,气温迅速下降,毫无疑问,对牧民而言,这是一个巨大的考验。12月5日至7日,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吴晗,地委委员叶尔波力•孜汗及相关部门(单位)工作人员一行前往阿勒泰市、布尔津县、哈巴河县、吉木乃县等地调研冬季牧业生产生活保障、牲畜越冬饲草储备等情况。
在调研中,吴晗详细询问了冬季转场交通顺畅、人员健康、牲畜安全等情况,仔细了解了各处棚圈、牧民养殖规模、饲草储备、生产生活收入等生活保障各项工作落实情况。并叮嘱随行人员,要时刻关注牧民家庭情况、牲畜安全等生产问题,要积极引导牧民做好极寒天气的防御措施,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确保饲草充足,有备无患。要及时帮助协调解决牧民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确保人民幸福安康、牲畜安全越冬。并为部分牧民送上了冬季衣物、米、面粉等慰问品。他鼓励牧民群众,发展养殖业要注重科学化、规模化,用好畜牧业发展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牲畜品种改良力度,实现增收致富。
12月5日至7日,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吴晗,地委委员叶尔波力•孜汗及相关部门(单位)工作人员一行前往阿勒泰市、布尔津县、哈巴河县、吉木乃县等地调研冬季牧业生产生活保障、牲畜越冬饲草储备等情况。(常轶茹摄)
一路转场 一路护航 阿勒泰地区冬季转场全面完成
地处阿勒泰地区西南边缘的萨吾尔山山谷,呈环形分布,水源充沛,牧草繁茂,冬季受到逆温影响,山谷一带气温较高,是阿勒泰地区西部的优良冬季牧场。
每年11月起,牧民陆续赶着牛、羊、骆驼等牲畜,转场至萨吾尔山冬季牧场,直至次年3月才离开。这场史诗级大迁徙已经延续千年。
12月3日,布尔津县窝依莫克镇阿克布勒根村牧民哈力木·加派一早赶着自己和邻居的1000余只羊准备前往“冬窝子”,那里距离秋季牧场有100多公里,完成好转场迁徙,要连续赶路3天,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
哈力木说:“冬天转到冬窝子,那里水草好,气候好,对母羊保胎好,羊羔成活率也高,这样放牧的牲畜成本低,卖价也好。”
12月4日傍晚,哈力木与同伴们在行走了50公里后到达远冬牧场的“移动式幸福驿站”,一进门,布尔津县农业农村局干部和乡里的党员干部早已为他们备好了一锅骨头汤,吃着抹上酥油的馕饼子,喝完几碗热腾腾的奶茶,牧民们拉起了家常话。杜来提乡额尔齐斯村牧民叶尔森别克·哈孜子说:“今天是我们转场的第二天,每天晚上我们都在幸福驿站歇歇脚。在这,不光是我们能暖暖和和的休息,牛羊也有暖圈,明天再走一天就能到冬窝子了。前几天下雪,听说政府早派人清了雪,还有村里的干部这一路上跟着我们一直到冬窝子修完房子他们才走。”
12月4日,牧民转场途中经过布尔津县远冬牧场的“移动式幸福驿站”,在此休息一晚。(加尔恒•阿热帕摄)
“小时候跟着爷爷他们转场,从早到晚可能只吃得上一顿饭,有时到半夜才能喝上一碗雪水煮的热茶。现在好了,有了干部们帮忙清雪、赶羊、做饭,还有这么好的住的地方,我们是真高兴。这些年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我们享受到了各项惠民政策,生活越来越好。女儿现在长大了,去年已经和她妈妈去县城里上学了,我准备明年对家里的牛、羊品种进行改良,我相信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和哈力木同行的牧民胡安得克·夏依木拉提说。
12月4日,牧民转场途中经过布尔津县远冬牧场的“移动式幸福驿站”,在此休息一晚,牧民正在吃驿站为他们准备的骨头汤等饭菜。(加尔恒•阿热帕摄)
今年,在转场期间,布尔津县农业农村局业务骨干、转场牧道沿线牧业村村“两委”干部、医疗领域党员干部组成“跟办服务队”,常驻“幸福驿站”,为牧民群众提供服务,辐射服务牧区牧户1200户、受益群众3000余人。
“我们将采取更多惠民举措,不断提升牧区便民服务能力和水平,2023年计划投资2000万元建设‘幸福驿站’11座,努力把牧区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民族团结、边境安全、社会稳定的现代新牧区,实现布尔津县‘幸福驿站’全覆盖总目标。”布尔津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阿玛太·艾提肯说。
2021年以来,针对牧民转场线路长、补给难等问题,阿勒泰地区在牧道上按照间隔50-60公里标准建起了103座“幸福驿站”,每座驿站主要设有休息室、餐厅、浴室、厕所以及可用于就医、防疫的设施,为牧民提供餐饮、就诊、牲畜疫病防治等服务,解决了牧民转场途中的一系列实际困难,最大限度地提供了“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喝水、急可如厕,累可歇脚、伤可用药”的暖心服务。
哈巴河县加依勒玛乡罕吉哈服务站储备的饲草料。
在阿勒泰,牧民的牧场按季节分为春、夏、秋、冬四季牧场。转场即牧民依据牧草生长周期,有序地在不同牧场间轮牧,保证牲畜生长,也有利于草原通过轮牧、休牧修养生息,实现草原生态可持续发展。2022年阿勒泰地区冬季转场工作自11月初开始,共需转场牧民2801户7074人,牲畜85.8051万头(只),根据冬牧场降雪量、草情、载畜量、地理位置、路线地形,截至12月7日,全地区已分批分次完成转场工作。
饲草料充足 越冬无忧 阿勒泰地区超额完成饲草料储备
12月5日,走进布尔津县阔斯特克镇什合斯托干村牧民定居点,牧民木拉力·朱马拜院子内一捆捆草料高高堆起,他早已做好牧草储备和圈舍保温工作。木拉力说,眼下正是养殖最关键时期,家里有80多只生产母牛,他每天都要去牛圈里查看好几遍才能安心。因为三月份开始,他将迎来30多头小牛犊。他需将提前储备好的饲草料和水定时给牲畜补给,加之为迎接“新生命”做准备,所以冬季里的他可不悠闲,甚至比夏季还要忙碌。
布尔津县阔斯特克镇什合斯托干村牧民定居点,牧民木拉力·朱马拜院子内的80只生产母牛。
“一头牛每天大概要喂12公斤青储玉米秸秆、1.5公斤苜蓿,今年我们家储备了近300立方苜蓿草,2000多吨青储玉米,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干的玉米秸秆,够家里的牛安全度过这个冬天了。”木拉力是村里的养殖大户,今年是他从事养殖的第10年,从最开始养殖几十头本地牛,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发展到了100多头品种牛。为了让牲畜能够平安过冬,今年他提前准备了来年牲畜所需的秸秆、青贮、苜蓿等饲料。合理有效地计划好饲草料种植面积,打好草料基础。
“今年家里卖牛奶收入大概10万余元,出栏牛的收入大概30多万元。明年我准备再跟专家们好好学习科学饲养,和邻居们成立合作社,争取大家一起把日子越过越红火。”木拉力说。
无论是牧区、农区,还是河谷地带、冬窝子,保障农牧民养殖的牛羊安全越冬是当下牧业生产最重要的工作。
布尔津县窝依莫克乡哈太村牧民赛力克·塔布什在为冬窝子的圈舍清雪。
12月6日,在萨吾尔山远冬牧场,哈巴河县加依勒玛乡塔克齐村牧民胡马尔别克·朱马哈力代牧放着500多只羊,为了让牲畜能够平安度过冬季,今年他早早赶着羊群来到了冬牧场,家里也准备了充足的秸秆、青贮等饲料。“今年萨吾尔山草长得还是不错的,放牧的话,羊吃的饲料少,羊肉质好,卖价比较高。好多人现在都会选择委托别人代牧,现在代牧一只羊一个月25元。今年我们家代牧费挣了10万元,家里还卖了8头牛,大概5万元,收入还是不错的。”
在降温降雪天气期间,牧民将所有牲畜集中在棚圈里喂养,充足的饲草料能够保证牧民安心过冬。
在距离胡马尔别克三十多公里外的吉木乃县乌拉斯特镇乌拉斯特村牧民波拉提汗·道列提汗家中,波拉提汗说:“一只羊每天要吃大概2.5公斤的草,不到400克料。我们家有50头牛、150只羊,我们准备了1500捆草,在饲草料加工基地预订了10吨玉米和2吨颗粒饲料,饲草料充足,确保我们的牲畜安全过冬。”
吉木乃县超越祥泰合作社正在加工青储饲料。(常轶茹摄)
12月5日至6日,在布尔津县杜来提乡额尔齐斯村玉米烘干厂,吉木乃县超越祥泰合作社、乌拉斯特镇饲草料加工基地,工人们加大饲草料储备力度,增加饲草料库存,为牲畜备足“口粮”,全力确保牲畜安全越冬度春。
吉木乃县信亦达农牧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马新涛介绍:“今年我们共购进了3700多吨苜蓿草,目前加工了1000吨颗粒饲料。颗粒饲料营养更丰富,对饲草料的利用率更高,政府每公斤还给了牧民3-5角钱的补贴,现在县里各乡(镇)的农牧民养殖户在我这里陆续下了很多订单,我们也在抓紧时间的生产,保证今年饲草料供应充足。”
在调研过程中,吴晗鼓励企业在延链补链上下功夫,提高科技水平,积极拓展粮食精深加工下游产业链,提高农副产品收益率,持续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要求相关部门要全力做好饲草料储备工作,在应急救助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要做好配方研制,搭配优质原料,让农牧民购买到放心的草料,确保冬季牧业生产安全。
12月5日至7日,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吴晗,地委委员叶尔波力•孜汗及相关部门(单位)工作人员一行调研组前往阿勒泰市、布尔津县、哈巴河县、吉木乃县等地调研冬季牧业生产生活保障、牲畜越冬饲草储备等情况。常轶茹摄
饲草料储备是畜牧业生产和抗灾保畜的重要工作,2022年,阿勒泰地区预计年末牲畜存栏320.62万头只,按照“134”储草备料标准(1标准羊单位储备300公斤饲草、40公斤饲料),应储备饲草料300余万吨,已储备饲草料495.45万吨。
地委委员叶尔波力•孜汗要求,坚持做好冬季牧业生产的组织协调工作,以乡(镇)为单位,成立牲畜转场工作协调领导小组,专门开专题研究会议,及时掌握越冬牲畜数量,做到情况明,底数清;要了解农牧民饲草料储备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做好调草调料工作,做好牲畜越冬渡春饲草料储备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牧民做好防寒工作,提高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做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确保大小牲畜安全越冬渡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