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匠心 | 方志刚:用技术让油田变年轻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张冬梅 通讯员 肖瑞
4月8日8时许,方志刚起床后匆匆洗了把脸,随即和同事驾车赶往100多公里外的井场。他们团队主导的多级气举阀连续油管气举新技术试验已进入关键阶段,他必须每天守在现场,查看设计参数能否达到设计要求、数据是否需要调整和优化。
2023年3月,方志刚(左一)在气举工房为团队成员讲解气举工作筒原理。肖瑞摄
方志刚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吐哈油田分公司气举采油一级工程师,也是中国石油气举中心技术专家。
“油气田开发是石油工业中的重要环节,随着油气开采难度不断加深,如何让油井高产稳产、让油田更年轻?气举技术是一种让天然气也能采石油的技术。”2022年,方志刚和团队就开始对这项国内外首创的气举新技术进行攻关研究。经过产品试制和室内试验成功后,今年4月3日开始在吐哈油田吐鲁番采油管理区进行现场试验。
2003年,从重庆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后,方志刚选择了吐哈油田。在钻井施工队短暂工作一段时间后,方志刚被调到工程技术研究院气举中心。
2022年9月,方志刚(右一)为团队成员讲解气举管柱设计。肖瑞摄
2006年,吐哈气举在哈萨克斯坦应用规模扩大,方志刚出国现场服务。在让那若尔油田,气举中心一共三位技术人员,一人负责一个区块。方志刚负责的是油田北区,管理着100多口气举井的日常生产运行维护。
一天,一口气举井下完气举管柱,坐封封隔器却出现异常。上提下放反复多次,怎么也坐封不住。方志刚坚持要求查看井史资料,结果找见了问题症结。原来,这口井套管尺寸异常,封隔器坐封的位置恰在异常处。调整坐封位置后,再坐封,一次成功。
凭着这股子犟劲,方志刚坚持从事气举采油工艺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针对页岩气产能变化大难题,2019年,他带领的气举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气举梯度设计方法,在国内首次开展连续气举管柱带压作业施工。
2021年,吐哈盆地深层勘探取得突破,在5000多米的地层深处找到了致密砂岩凝析气藏。方志刚带领气举团队,挑战深层水平井举升难题,又提出不定产量的气举设计思路,研制出一系列配套新工具。
这一年,方志刚被聘任为油田一级工程师,成为吐哈油田的气举技术专家。他带领团队,瞄准气举数字化转型需求,开展“智慧气举”技术研究,解决了只能依靠国外技术的堵点、卡点难题,实现了吐哈油田气举智能化发展。
2003年至今,方志刚作为科研骨干先后参加了“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带领团队研制出30余项工艺技术、配套管柱及工具产品;获得省部级、局级科技成果8项,国内外专利12项。2020年,他被授予自治区劳动模范称号。
2022年10月,方志刚(左一)对新到气举工具技术参数检测检验。肖瑞 摄
在方志刚的带领下,团队成员都成为了技术骨干。王伟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在方志刚引导下参与气举平台智能化研究,成果应用于青海油田后,建成国内第一个智能气举控制系统。
“我们要培育壮大新疆油气生产加工集群,充分发挥气举灵活性好、适应性强、经济性优、可靠性高的优势,不断拓展和升级,为新疆油气田持续高效开发贡献气举力量。” 方志刚说。
最近,塔里木盆地已成功钻探出新深度,井深达到9396米,创亚洲最深水平井记录,被誉为“地下珠峰”。方志刚又开始琢磨,如何为这些超深井气举接替开展技术攻关。他们团队又一次开始进行超深井举升的新工艺进行试验,向着“地下珠峰”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