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苏市公安局交警大队独库中队:一体化指挥 服务游客又快又好
7月17日,乌苏市公安局交警大队独库中队中队长姜帅在指挥席前发布指令。石榴云/新疆法制报记者 赵书城摄
石榴云/新疆法制报记者 赵书城
7月以来,独库公路乌苏段日均车流量超万辆。对于乌苏市公安局交警大队独库中队而言,如何以高效的指挥机制确保道路安全畅通,是提升游客体验感、满意度的关键。
“哈希勒根达坂附近,有游客需要更换备胎。”7月17日上午,在乌苏市公安局交警大队独库中队一体化指挥室里,该中队中队长姜帅向前方巡逻骑警发出指令,不到10秒钟,对讲机内传来一声“收到”。3分钟后,找到求助游客的骑警发回情况汇报。
高效的信息传递速度源于独库中队实施的一体化指挥机制。
“独库公路车流量大,通讯信号又被群山覆盖。统一指挥能让我们精准疏导车流,快速开展服务。”姜帅向记者介绍,在独库中队管辖的91公里范围内,临山而建的独库公路险峻崎岖,弯急路险,易发生车辆故障,游客求助量大。因此,精准定位求助游客位置,快速增派警力驰援是保障道路安全畅通的重中之重。
此前,尽管独库中队在重点路段设有多处公共视频探头,便于及时预警,但探头毕竟不能全覆盖,只有将点连成线,最大化发挥巡逻警力作用,才能实现一体化指挥。
“我们协调通讯部门新增了信号基站。”姜帅说,信息传输设备是一体化指挥的基础。今年独库公路开通前,通讯部门新建3座信号基站,使4G网络覆盖独库中队所辖大部分路段,剩余约10公里路段,骑警通过加密巡逻频次及时发现并处置各类警情。
姜帅介绍,自6月25日独库中队指挥室建成以来,该中队配备了多部对讲机、4G执法仪、骑警对讲耳机及4部卫星电话,可实现图像、语音实时传输,确保无电力、无手机信号等极端条件下的应急通讯效能,同时生成区域性联络通道,使警力分布更清晰,指挥渠道更顺畅。
7月9日,天色未亮,巡逻骑警张明早早上山巡查线路。下了一夜的大雨,独库公路路面湿滑,张明小心翼翼驾车前行,观察凸面镜、隔离墩等道路防护设备情况。行至半途,张明发现公路旁的山坡在雨水冲击后开始滚落石块,他急忙打开4G执法仪向指挥室回传图像,请求增援。
在指挥室的统一指挥下,附近巡线民警建立沟通渠道,确认坐标位置。半个小时后,张明与增援警力一同将石块清理完毕,该路段恢复正常通行。
“指挥室就是我们的大脑中枢。”姜帅说。指挥室采取一体化指挥机制,其中,2名调度员负责接派警情,每隔20分钟调度巡逻警力分布位置和线路通行情况,以便安排警力就近出警,周边警力策应。
“可以把这种指挥机制理解为‘一盘棋’。”姜帅说:“当下正处于旅游旺季,独库公路车流量较大,发生车辆故障或交通事故后会导致后方车辆通行缓慢,造成大面积拥堵,这对民警处置突发事件的速度和周边警力策应的质效提出更高要求。而利用一体化指挥机制,我们就可以高效解决问题,比如A点发生交通事故,就一定会造成拥堵,此时便需要离A点最近的警力及时收到警情,快速赶到处置,同时周边执勤民警在远端疏导车流,做好安全提示。”
一体化指挥机制的优势远不止于此。7月16日,因未做好行车前检查,驾车出游的吴先生行至途中,车辆突然发出油耗警告,他连忙拨打电话报警求助。电话里,尽管求助事项说得清楚,可吴先生对所处位置一无所知,他心急如焚。10分钟后,吴先生发现空中飞来了一架无人机。靠近、停留,无人机悬空等待了一会儿,一名骑警由远而近疾驰而来,他为吴先生带来了一桶汽油。
“无人机也是指挥机制中重要的一环。”姜帅介绍,定时巡逻的2架无人机站得高、看得远,此前,它们仅被用于探查道路情况,如今,随着一体化指挥机制的运行,无人机拓展了寻人寻车、引导指路等多种应用场景,成为巡逻警力的一大助力。
联动同样是一体化指挥机制的优势之一。
7月15日,一辆轿车越线超车,与对向来车相撞,双方损失都不小,最要紧的是两车轮胎均损坏,车辆无法挪移。对7分钟内就赶到事故现场的张明来说,此前或许会因事故双方无法快速撤离而焦虑,在一体化指挥机制下,应急管理、消防、医院等多部门联动,拖车救援15分钟内便可到达独库公路任意一处。拍照留证,呼叫拖车,张明有条不紊地处置,26分钟后,车流恢复正常通行。
联动的另一方面,是与相邻县市的沟通协调。
“一旦遭遇恶劣天气、道路拥堵等情况,我们会与克拉玛依市公安局独山子区分局、尼勒克县公安局联合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双向或单向限流的方式,引导车辆安全通行。”乌苏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大队长吕博说。
7月2日,独库公路尼勒克段出现暴雨、大雾等恶劣天气,得知消息后,独库中队启动恶劣天气道路通行应急预案,采取警车压速带道、远端劝导等方式,引导过往车辆缓慢有序通行,并免费提供雨伞、热水等便民服务。当日,近万辆车辆顺利通过该中队所辖路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