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荒成绿、点沙成金,“绿洲号”巨轮扬帆塔里木——新疆环塔克拉玛干沙漠绿洲“提速”高质量发展
塔克拉玛干,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沙漠腹地极度干旱,流动沙丘曾吞噬多个文明,有“生命禁区”“死亡之海”之称。
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以南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迎来降雪天气(1月1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柳玉柱 摄)
千百年来,受困于环境恶劣、资源贫瘠、地域偏远等制约因素,环塔克拉玛干沙漠绿洲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引领天山南北驶上发展快车道,各族儿女团结一致砥砺奋进。2020年底,位于天山以南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绿洲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并和全国各地一道迈入小康社会。沙海之边生机盎然,昆仑山下面貌一新。
图为2022年6月26日拍摄的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新疆且末县(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
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环塔克拉玛干沙漠片片绿洲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劲头“提速”高质量发展。今年4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质量发展(南疆片区)现场会召开,围绕南疆片区高质量发展剖析瓶颈制约、明确努力方向、谋划思路举措,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推动南疆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
两个月后,自治区党委十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南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政策措施》),从顶层设计统筹谋划南疆高质量发展,与天山北坡经济带形成联动发展格局,既适用于地方,也适用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
这一政策措施的出台,又一次给地处南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绿洲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
炎炎夏日,行走在南疆大地,遍地都是实干场景。温室田地农事繁忙、园区车间机器轰鸣、厂房建设稳步推进、火车飞机穿梭呼啸……各族人民正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植荒成绿”“点沙成金”。
浩瀚沙海,热潮涌动。航行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绿洲号”巨轮,将再次奋楫扬帆、逐浪沙海,承载着各族儿女的伟大梦想,向着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破浪前行。
穿越塔里木河和胡杨林的尉犁至且末沙漠公路,这是我国建成的第三条穿越“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交通要道。新华社记者李响摄
新疆喀什地区,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西边,是中国进入中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的国际黄金通道。
作为古丝绸之路重镇,喀什曾见证“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
满载货物的铁路货运班列从广州、廊坊、兰州驶出,7月中上旬抵达喀什后换装跨国公路运输,经伊尔克什坦口岸出境,途经吉尔吉斯斯坦奥什站,换装境外铁路后,运至乌兹别克斯坦。
伊尔克什坦海关关员同货运公司人员(右)交流,监管首趟由廊坊始发的中吉乌公铁联运班列货物(7月19日摄)。新华社发(张赵琴 摄)
喀什海关查检处副处长曹红建说:“喀什海关将进一步优化服务、便利外贸企业通关,为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提供有力支撑,助力喀什地区朝着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的方向迈进。”
这是2022年4月19日拍摄的完成改扩建后的新疆喀什机场新建T2航站楼。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喀什作为南疆开放型经济发展新高地,推进中吉乌跨境铁路、喀什机场改扩建工程、喀什国际枢纽港等重大项目,持续加大对跨境电商、融资租赁等新业态的扶持和培育,充分释放改革红利,支持企业不断发展,助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格局。
2022年,喀什综合保税区完成跨境电商货值12.9亿元,同比增长291%。园区里,工人们忙着给停在中顺电子商务(新疆)有限公司门口的货车装卸货物,货车都贴着TIR(国际公路运输公约)标识。据海关工作人员介绍,这类车辆仅需在启运地和目的地办理海关手续,沿途原则上不查验不开箱,提高了运输效率。
公司总经理张琪说:“我们把货品从长三角、珠三角汇集到这里,再发往中亚、欧洲等地,目前每天处理电子商务订单达12万单。”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研究员许建英认为,充分利用中巴经济走廊和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构建环帕米尔现代交通圈,是喀什跨境贸易大发展的历史机遇。
在新疆克州乌恰县,完成吊装的风机矗立在昆仑山北麓。新华社发(刘振禄 摄)
G315线托帕至吐尔尕特口岸公路建设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总投资逾70亿元,是克州单体投资最大的交通建设项目。公路全长112公里,采用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预计2025年左右建成后,可有效提高口岸及克州沿边公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更好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
图为G315线托帕至吐尔尕特口岸公路建设项目的一处钢筋集中加工配送中心(6月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赵晨捷 摄
交通兴,则百业俱兴。
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交通运输行业承载着人员和货物流动的重任。目前,南疆正积极构建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在打造联通欧亚黄金通道的同时,不断推进“疆内环起来、进出疆快起来”的目标,加快规划实施的公路、铁路、民航等项目建设。
和若铁路首趟旅客列车和货运列车在新疆和田火车站等待发车(2022年6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沙漠以北,库尔勒市的货运中心,火车卸空又装满,龙门吊往来穿梭。
在新疆库尔勒铁路货场,工作人员操作龙门吊进行装车作业(5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目前,新疆南部地区货源经格库铁路运输比重增至95%以上。格库铁路从最初联通青海、西藏,到如今辐射甘肃、四川、湖北、云南等地,更好显现助力西部经济发展的运输大通道作用。
在铁门关市火车站工地,主体建筑封顶,项目进入验收阶段。第二师铁门关市是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东北边缘的交通要冲,火车站项目建成后可促进师市交通基础设施外联内通,节约旅客运输成本,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车辆行驶在尉犁至且末沙漠公路(2022年6月2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
“道路建成后,三十八团到塔中镇的时间将缩短至1个多小时,在方便职工群众出行的同时,将有效推动三十八团农产品运输以及旅游产业的发展。”第二师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李能喜说。
据第二师铁门关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黄卫华介绍,今年,第二师铁门关市在建重点交通项目6个,总投资21.09亿元,其中G3012线—二十八团—库尔勒机场公路、三十八团—塔中沙漠公路、铁门关火车站项目将于今年内建成。
人便于行达天下,货畅其流天地宽。
新疆公路总里程逾22万公里,民用运输机场达到25个,铁路营业里程达8768.9公里……如今,环塔克拉玛干沙漠绿洲百姓享受交通便利,企业分享运输发展红利,当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定。
2022年12月23日,首航航班降落在新疆首座高高原机场——塔什库尔干红其拉甫机场。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夏日里的环塔克拉玛干周边绿洲城镇,生机勃勃。四海商旅顶着烈日,络绎不绝考察这片投资兴业的沃土。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5月末,喀什市召开的2023民营企业助推南疆发展大会筑巢引凤,吸引疆内外600余名民营企业家等与会代表参会,促成64个项目签订,完成441亿元的签约总额,领域涉及新材料、机电装备、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等。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新表示,近两年南疆区位优势更加凸显,民营企业应当充分利用好南疆专精特优的资源优势。
自治区统计局数据显示,1至5月,新疆民营企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是各经济类型中增长最快的一类;民营企业进出口值1178.4亿元,同比增长100.4%,外贸“稳定器”作用持续发挥。
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地能尽其利则民食足。
新疆阿克陶县巴仁乡阔洪其村蔬菜种植示范园(3月2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在新疆果业集团麦盖提红枣加工基地,工人将红枣产品装车(3月3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中国石化新星公司总经理刘世良说,项目产出氢气纯度达99.9%,利用新疆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发电制氢,电解水制氢能力2万吨/年、储氢能力21万标准立方米、输氢能力2.8万标准立方米/小时。
在新疆沙雅县海楼镇一处棉田里,一台国产打包采棉机正在采收棉花。新华社发(柳玉柱 摄)
2022年,沙雅县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实现总产值135亿元左右,同比增长43.79%,目前,园区已入驻企业7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0多家,带动近万人就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刘青说:“发展需要产业聚集,园区力争向印染、家纺等产业下游延伸,提升附加值。”
《若干政策措施》中37条政策措施有10条是支持南疆产业发展的,释放出稳经济、重保障、促发展的强烈信号,为做活南疆“棋眼”打下基础。
在和田地区和田市,新疆万马服装有限公司的员工在服装生产线作业(5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 赵晨捷 摄
在和田地区和田县,1000余座温室大棚拔地而起,栽种着西红柿、黄瓜、西瓜等果蔬,这是当地政府部门、新疆盛世华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约11亿元的设施农业基地。公司董事长宋印强介绍,基地年产新鲜果蔬约7万吨,年销售额约2.4亿元,为农牧民提供1300余个稳定的就业岗位。
这是6月1日在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县拍摄的盛世华强设施农业基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赵晨捷 摄
“我们坚持以最大的努力、优质的服务让来和企业投资发展顺心、省心、安心。”和田地委委员曾冠军说,和田招商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模式,压实责任人、畅通沟通渠道,对投资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成立招商服务中心打造“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截至5月,和田地区招商引资新建续建项目238个,其中新建项目95个,年度计划总投资441.6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48.38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40.88%。
在新疆若羌县瓦石峡镇,乘坐火车来当地旅游的游客在胡杨林风情园体验骑骆驼(5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奔腾不息的塔里木河、浩瀚无际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疆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与历久弥新的文化底蕴吸引着八方来客。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壮美辽阔的南疆也为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
在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塔克拉玛干景区,一排排沙漠卡丁车整齐排列,不少游客前来体验。据西北兴业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冯豹介绍,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发展模式,塔克拉玛干景区打造了沙漠越野挑战赛、沙漠文化旅游节、沙漠徒步赛等节庆节会活动。景区年均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2021年联合三五九旅文化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这是6月27日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拍摄的塔克拉玛干景区。新华社记者 赵晨捷 摄
今年上半年,新疆累计接待游客1.02亿人次,同比增长31.49%,实现旅游收入922.76亿元,同比增长73.64%。在6月13日举办的202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发展大会暨“新疆是个好地方”旅游推介会上,25个重点旅游项目集中签约,涉及高端旅游酒店建设、文旅产业发展、旅游基础设施提升等,签约金额达287.76亿元。
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六星街,游客在打卡拍照(5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这款艾德莱斯发卡由和田市吉亚乡的叔叔阿姨用天然蚕丝手工制作,色彩鲜艳、图案丰富,希望大家转发下单,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特色产品……”
在和田地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26岁的米日古丽·亚生在直播间侃侃而谈,一旁货架摆满由艾德莱斯绸织制作的披肩、包袋、发饰等产品。她表示,近期订单量不断攀升,自己月收入也突破了万元。
米日古丽·亚生(右)在和田地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直播带货(5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赵晨捷 摄
自治区商务厅数据显示,上半年,新疆网络零售额达345.34亿元,同比增长18.66%,其中新疆农村电商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农村网络零售额实现176.68亿元,同比增长24.81%。
近年来,随着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绿洲“数商兴农”的持续推进、县域经济的不断发展,适宜生长在沙土地的大枣、石榴、核桃等林果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到全国各地,也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加灵活的就业选择。
为治之本,务在于安民;安民之本,在于足用。
在新疆墨玉县产城融合园,新疆美旭纺织有限公司的员工在车间忙碌(2022年1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巴州新意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于去年7月落户轮台县,是一家集研发设计、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服装企业。据该公司副总经理李疆美介绍,厂房设备已基本完成安装,即将正式投产,除却现有130余名生产工人外,还需招聘300名员工。
在高精密大圆机针织车间,34岁的维修工买合木提·安外尔负责安装设备,他5月份入职后,经过培训和自身努力,已掌握了基本技术。“刚来的时候什么都不会,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我学会了电工、装机、维修等技术。我对工作环境和工资待遇都满意。”
自治区发改委经济研究院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底,新疆备案纺织服装企业已达3389家。新疆已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承接东中部地区纺织服装产业转移投资额最大、企业数量最多的省区之一,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拉动南疆就业的主渠道。
得士者富,失士者贫。
人才培养对于推动南疆高质量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近年来,南疆不断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逐渐形成一套从幼儿园到高中15年免费教育的体系。而兵团也发挥着独特作用,不断为高等教育发展添砖加瓦。
这是6月5日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拍摄的新疆政法学院。新华社记者 马嘉帅 摄
7月初,塔里木大学的老师和学生们赴南疆或家乡开展社会实践,莘莘学子带着课堂知识奔赴乡村。闫浩宇是塔里木大学园林与林学学院的一名研究生,已参加两次社会实践,多次跟随老师在田间地头开展调研,致力于帮助农户提高生产效率和作物产量。“作为一名农科研究生,我将实学实干,发挥学科优势,把双脚扎进泥土里,把论文写在田地上,把成果送进农户家。”
长久以来,看病难是困扰南疆发展的一大问题,曾经乡镇和团场卫生院医疗水平难以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就医需求。
聚阳生焰,拢指成拳。近年来,各援疆省市积极推动“组团式”医疗援疆,持续推进“医共体”改革,将先进诊疗技术和优秀管理理念带到南疆各地州,不仅提升了受援医院医疗水平,也为当地培养了更多医疗人才,更为南疆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贡献。
在第一师阿拉尔市,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依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先进医疗资源,在微创手术方面着力突破,在今年借由5G手术室,促成相距约5000公里的杭州医生为一名新疆患者实施胆囊切除术,让几年前停留在概念的前沿医学技术成为现实。
徐锦芳是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的援疆医疗专家,现任第一师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他通过科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学术沙龙等多种形式现场教学,并帮带两名当地科室医生。“帮带当地医生的目的,就是想尽力把技术全部留在这里,服务当地各族群众。”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2月3日,新疆巴州库尔勒市,天鹅在湖中游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
正所谓,忆往昔,“一望无垠荒漠滩,死亡之海苦张骞”;看今朝,“沟通贸易丝绸路,致富黎民瓜果天”。
来源:8月4日《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何军 赵晨捷 马嘉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