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长老,我们不长大” ——论《本巴》的天真意味
喻雪玲
“他们不长老,我们不长大”,出自刘亮程《本巴》中作为敌对国出现的拉玛国汗王哈日王之口。
小说中,在母腹不愿出生的哈日王,原本想等本巴人变老趁机打败他们,但本巴人停在25岁不长老,不免令他担心。江格尔因父亲乌仲汗是在年老体弱“骨头变薄”时被哈日王的父亲哈哈日王征服,不想步其后尘,便号召族人停留在年轻力壮的25岁。于是,哈日王派大力士给本巴国汗王江格尔下战书,目的是为吸引少年洪古尔前来应战,“想从他嘴里,知道本巴国人停在25岁的真正意图”。不料,哈日王并未从洪古尔口中得到想要的答案。他将洪古尔拴在车轮上,等待洪古尔的弟弟赫兰前来救兄,并说出这句话。“不长大”成为拉玛人应对本巴人“不长老”的有效手段,在这里,孩童对时间的天真想象成为战争工具。
《本巴》续接《江格尔》中的天真因子,在史诗尽头,古人想象力停住的地方,展开一个现代作家无边无际的丰盈想象。蒙古族史诗《江格尔》主要讲述英雄江格尔带领12名雄狮英雄与众多勇士,与入侵者顽强斗争,最终建立起安定、自由,没有战争、没有饥饿的理想家园。史诗整体呈现出一种宏大壮阔的英雄气质,但其中又夹杂如少年英雄一出生即能出征克敌的浪漫想象。尤其《江格尔》中“人人活在二十五岁”的诗句,触动启发了刘亮程,促使他想写一部“时间之书”。
然而,史诗是后来者对原始先民生活的一种诗性想象,属于“神构”世界,不存在合理与否,说出即有。而现代小说属于虚构,须讲究逻辑合理。对此,刘亮程以奇崛的想象和高超的艺术构思,采用“只取一点因由”,任由想象漫笔开来的妙笔“重写”史诗。他用游戏作为主体替代原史诗的征战主题,突破线性时空创生出多维时空,还将原史诗中的成年英雄主人公变为三个儿童,把原本英雄出征建立家园的史诗故事重构成三个儿童通过游戏筑构起人类童年的故事。
在此过程中,刘亮程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让本巴人停留在25岁?他结合自己童年的游戏经历,发明出搬家家、捉迷藏和做梦梦三场惯常游戏,“将小说从史诗背影中解脱出来”,获得在史诗尽头言说的自由。游戏,帮助刘亮程从根本上解决了时间问题。孩童的天真游戏如搬家家,能够改变时间方向,让人逆向返回童年。既然回到童年变成可能,那么停留在25岁自然也变得合理可信。游戏,成为小说的叙述方法和叙事力量。《本巴》以三场游戏替代原史诗中的征战作为故事主体,小说变得富有隐喻性。
搬家家游戏,是用羊粪蛋、草叶、马粪蛋、小石头等替代模拟草原上的转场活动。原本沉重艰辛的草原转场生活,被拿起放下的几个羊粪蛋轻易取代,人们因摆脱生活重担而变得愉快起来。这不禁令人思考:到底该如何看待生活的重与轻?捉迷藏游戏,通过藏与找更新对事物、生命和世界的重新认知。例如,白天之于黑夜是藏,青春之于衰老也是隐藏,消失的事物可以看作暂时躲藏起来,人们增长的见识可以看作是不断被找到。做梦梦游戏,通过梦与被梦之关系,启迪人们辨析理解虚与实、梦与真。
《本巴》突破史诗一元时空,通过主人公赫兰的前世今生贯通起史诗、梦、历史和现实四重时空,创生出一个多维立体世界。小说围绕洪古尔、哈日王和赫兰三个儿童主人公展开有关史诗世界的故事,这是一维时空。不料,《本巴》故事的开端竟是人世之初,江格尔的父亲乌仲汗认为草原太拥挤,继搬家家游戏将人变小后又开启捉迷藏游戏。他带领在游戏中负责“找”的人在草原上建起国家,将“藏”起来的那些人留在游戏中,后来被落在游戏中的人不断向乌仲汗下战书并开始追杀他,乌仲汗便躲入梦中。自此,史诗时空开掘出梦时空,这是小说的二维时空。主人公赫兰能够自由进出梦时空,后来还通过改变江格尔的梦境拯救了本巴人。突然有一天,本巴人得知自己原来只活在史诗说唱者齐的讲述中,赫兰通过梦进入齐所在的正进行东归的历史时空,见到自己的前世赫兰齐。小说也随之扩展出第三重历史时空。不唯此,赫兰还通过影子走进东归历史过去二百多年之后的东归后人生活,并参与了现代人的游牧生活,小说触及第四重时空:现实时空。值得一说的是,刘亮程以其丰沛的想象和精妙的设计构思,将四重时空任意无痕转换且逻辑严谨密实。这无形间增加了小说的难度,使得《本巴》阅读起来多少有些烧脑。但也提供给读者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未读进去之时,总觉得有些云里雾里,一旦读明白,又会被作家强大的逻辑深深折服。
不唯此,刘亮程还别出心裁地以三个儿童作为主人公,创生出一个浑然天成的童年世界。小说中的三个儿童主人公分别是不愿出生的哈日王、不愿长大的洪古尔和出生仍想要返回母腹的赫兰,他们有着或天真、或勇敢、或率直、或真实等的鲜明性格特征。哈日王天真又世故,有着率真的秉性,敢于质疑传统,是小说中最为丰满的一个儿童形象。洪古尔形象坚忍有毅力,一出生即被捉去替代江格尔被缚在车轮,从此害怕长大被杀。当他衰老之时,又默默地守候着赫兰与本巴人。赫兰为救兄而被迫出生,带着使命不断出征,为返回母腹,他坚决不进一口奶与水,坚守自己的初心。
《本巴》以三个孩子替代原史诗中成年英雄作为主人公,让他们以一种游戏状态中的孩童形象存在,接通史诗中个体生命的自由、诗性和充满想象力等,集中呈现了人类自由、混沌的生命原初形态。这也使得《本巴》具有一种创世气息,其所呈现的世界,不唯是三个儿童的童年世界,亦是人类童年图景的想象复现。可以说,《本巴》的确带领读者回到广袤大地上的人类童年,回到时间的远处和民间的传统,在中华民族传统的历史、精神和思维方式中寻找到新的可能。
说梦者刘亮程,始终葆有内心的天真与诗意,通过游戏、多重时空和儿童形象对原英雄史诗的主题、时空和人物形象作出创新变化,创作出充满天真意味的童年史诗。《本巴》以文学的方式对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致以敬意并进行现代转换,经由书写童年的方式巧妙融合,实现农耕、游牧文化的互融互通,在创作上真正实现中国多民族文学的共同发展。
不唯此,《本巴》还跨越地域、时空、生死、民族、现实与梦、传统与现代等多重层面,“有着坚实的史诗来源和神话背景,既充满传奇和诗意,又融入了真实的历史故事,既是对遥远历史的书写,又和今天的现实有所勾连,佐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
(作者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著有《刘亮程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