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野丨每一处“微改造”都体现城市的温度——新疆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情况调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张冬梅 魏红萍
9月1日起,作为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的专门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施行,旨在保障老年人和残疾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
当前,新疆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情况如何?有哪些成熟经验?居民享受了怎样的便利?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争创无障碍环境试点市县
“很多道路的出入口、转角处都有个缓坡,走着顺当。”说起这两年城市的变化,在阿克苏市生活了40多年的魏秀玲老人赞叹不已,“越来越人性化,为老年人、残疾人想得也更周全了。”
10月15日,在乌鲁木齐市北门一处新改造的街心花园,经过处理的防滑路面,不少市民或从这里穿行而过,或坐在休闲椅上聊天。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张冬梅 摄
近年来,我区加大对基础设施和公共场所无障碍改造,先后确定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阿克苏市、伊宁市、库尔勒市、塔城市、布尔津县等市(县)为新疆无障碍环境试点推进市(县)。截至目前,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阿克苏市、伊宁市、布尔津县获得“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市(县)”称号,库尔勒市入选全国无障碍环境达标城市名单。
无障碍环境如何建设?答案是统一规划、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层层落实、扎实推进。
2020年,阿克苏市成功创建国家级无障碍城市。目前,城区所有新建道路缘石坡道设置率达到100%,盲道设置率达到100%。
塔城市正在申报创建国家级无障碍城市,市区主要街道现有30余公里的步行盲道全部投入使用,已建和新建的所有建设项目中,基本全面做到了无障碍设施建设与主体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建设、同步投入运营使用。
一个月前,70岁的马德寿老人去儿子生活的克拉玛依市生活。“这里楼房出入口有坡道,过马路有语音信号灯,商超里面有无障碍通道,方便得很。”马德寿说,虽然是些看似特别小的事,但对于腿脚不方便的老年人来讲,解决了大问题。
克拉玛依市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以来,将无障碍建设融入城市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中,2011年被表彰为全国无障碍建设先进城市。
截至今年8月,克拉玛依市共完成无障碍改造项目1200余个,政府事业单位办公楼、医院、学校、银行等各项公共建筑的改造率均达到无障碍要求。10月上旬,克拉玛依市政府审查通过了修改完善的《克拉玛依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规划(2021—2035年)》,部署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
“无障碍环境试点推进市(县)的示范作用,正引领新疆各城市的无障碍环境建设。”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标准定额处处长高朝建说,截至目前,全区新(改、扩)建道路、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居住区无障碍设施建设已成为各城市标配。
无障碍设施应设尽设
10月12日,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华光街一处口袋公园,黄玉梅和杨桂珍两位老人坐在步道长椅上,一边晒太阳聊天,一边择着手里的韭菜。两人同住一个小区,每天都会一起出门采购。“老了腿脚不方便,出门买菜逛街,就希望有这样能歇脚的地儿。”杨桂珍说。
近年来,乌鲁木齐市多部门联动,先后在小区内、马路边、口袋公园等市民活动较多的位置,安装长椅、景观桌凳等,供市民休憩。
“很多公交车上都有无障碍设施,我家老头的轮椅都能轻松上下。”黄玉梅说。
2021年,乌鲁木齐市公交集团引进的238辆新车和珍宝巴士引进的50辆新车,均新增了无障碍设施,在后门台阶处安装了伸缩踏板,方便轮椅轻松推上车,车内还有专门的轮椅停放区域,确保乘客乘车安全。
阿克苏市将公共停车场无障碍停车位的设置工作,纳入到公共停车场的建设管理之中,按照“谁受益、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积极督促城区公共停车场开展无障碍停车位改造、设置工作。
目前,阿克苏市正规化公共停车场共158个,其中134个设置无障碍停车位212个,公共停车场设置无障碍停车位率为84.8%。
71岁的刘岩东每天送孙子上学后,就会前往乌市南湖市民广场附近转悠,遇有内急,便前往位于南湖北路的公厕。这个公厕临街醒目,不仅设置了无障碍厕位,还加装了拉杆、扶手、缓坡和防滑垫。目前,乌市628座城区公厕均设置了无障碍厕位。
在奎屯市团结西街这条精细化管理示范街区内,人们有序地按照街区功能分隔,进出步行街、非机动车停车位、机动车泊位以及市民休闲区,街区充分考虑老人安全出行,在能设置无障碍设施的地方,应设尽设。目前,在奎屯市,这样的精细化管理示范街区已建成4个。
满足多样化无障碍需求
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光华路社区光华小区是老旧小区,居住的老年人较多。2019年,在乌鲁木齐市惠民政策支持下,小区多层建筑加装了14部电梯。
66岁的居民杨平家住6楼,以前每上两层楼就要歇一歇,自从有了电梯后,他每天都要下楼和老伙伴们聊天。
2019年至2022年,乌市共改造977个老旧小区,惠及14.6万户居民。改造中,符合加装电梯的楼栋,在居民申请的情况下,实施加装电梯,解决老年人“上不去下不来”的问题。
“早期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要求,主要是城市盲道、小区公共建筑、住宅出入口坡道等,但现在居民对无障碍的需求更加多样化。”高朝建说。
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等,新疆推进社区适老化改造和无障碍环境建设,还通过补建、购置、置换、改造等方式,因地制宜配齐城市既有居住区的养老服务和无障碍设施。
在阿克苏市新城街道康居社区,魏国培老人每天都会到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歌舞队队友们唱歌、跳舞。“入口有缓坡,楼道里有扶手,室内铺着防滑砖,上下楼有电梯,方便得很。”魏国培说。
随着公共场所设施进一步完善,一些地方还积极推进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
伊宁市解放路街道飞机场路社区居民居哈尔布维·艾克拜尔的母亲今年80岁,双眼失明,日常生活很不方便。伊宁市民政局了解情况后,结合老人的家庭环境及健康状况,组织人员对其家里进行了改造。
“现在房间和卫生间里安装了扶手,门框上安装了防撞条,她扶着扶手就能来回走动,上厕所也安全了。”居哈尔布维说,“小小改造,解决了困扰母亲好久的问题。”
“从保障特定群体需要,到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无障碍需求,体现了无障碍环境建设理念的进步。”高朝建说,每一处“微改造”都体现着城市的温度,考验着城市之治的“绣花功夫”。目前,无障碍环境建设基本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今后仍需持续加大工作力度,系统化推进,进一步解决“好不好”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