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有多重要?这些科考成果来证明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拍热扎提·阿不都
沿216省道、克里雅古道、新藏线(G219),穿越5400余公里、平均海拔5000多米的无人地带……10月11日至2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新疆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等单位专家学者,组成“于阗南山·玉河古道”多学科综合科考队,围绕昆仑文化主题,对和田昆仑山脉的重要地理标志、地质地貌、玉石产地、人文史迹等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科学考察。
“于阗南山·玉河古道”昆仑和田段多学科综合科考队出征仪式。和田地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13天的探寻,科考队员对昆仑文化内涵有哪些收获与感受?
何为昆仑
华夏时期,昆仑神话开始流行,常出现在《尚书·禹贡》《穆天子传》《山海经》等先秦文献中的“昆仑之丘”“西王母”,耳熟能详的“夸父追日”“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女娲补天”等神话,都发生在昆仑山。
“归纳学界看法,昆仑即穹窿——天形,核心意涵代表‘天’,早期文化中为通天的神山、建筑等统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科考队领队巫新华介绍,昆仑既是古代中国“敬天法祖”“天命”“天人合一”“天下”等文化概念符号,又是古代中国人眼里沟通天地之文化媒介(明堂、天坛等),以及离天最近的山——各地最高大的山(天地连接处),后发展为天下最高大的山,为天下之中。昆仑首先是中国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的代表性符号,其次才是通天的山与通天的祭坛,最后成为国家命名的古代系列山脉,因而是中国最重要的文化地理山系。
和田地区位于新疆最南端,南枕昆仑山,北部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和田古称“于阗”,具有丰富的文物资源,深厚的历史积淀。
昆仑是“帝之下都”“百神所在”,是“天下之中”“龙脉之祖”。从2100年前,汉武帝首次以国家的名义,钦定和田地区山脉,即于阗南山为“中国昆仑山”,到《史记·大宛列传》记载的“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阗,其山多玉石,采来,天子案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仑云。”古往今来,昆仑以其特有的文化内涵与张力,早已成为历代先知贤者、文人墨客关注的人文热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科考队领队巫新华在介绍“于阗南山·玉河古道”昆仑和田段多学科综合科考情况。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拍热扎提·阿不都摄
“‘昆仑’一词可能来自一个很古老的语言。”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穆桂金说,从人类迁徙的视角看,“昆仑”一词出现在多种语系里,阿尔泰语系两大语族诸语言中关于天、日之词多用Kun(昆)作为基础词或词根,但在汉语当中传承的最为详细和系统。
穆桂金认为,从自然地理学意义上讲,昆仑是横亘约2500公里的山脉山系。巍巍昆仑,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间,伸延至青海、四川省内,东连秦岭、大别山,最高海拔过万仞,是中国西部高原地貌的基本骨架,被誉为中华民族的“万山之宗”“龙脉之祖”。
遥望巍巍昆仑,毛泽东主席写下著名的《念奴娇·昆仑》,其中“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更是将昆仑的高大壮观展现得淋漓尽致。
昆仑西移
“早期的‘昆仑’,曾遍布广域中国大地各处,随着‘中国文化圈’和‘大一统’国家的形成,及对黄河的溯源探索,昆仑逐步西移。”巫新华说。
“新疆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自古就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枢纽,多元文化荟萃,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新疆是中国文明的进出口,更是丝绸之路的主要干线,离开了新疆,中国文明的发展壮大、世界历史的进程都是另外一个景象。”巫新华说,昆仑来到了新疆,也就是“天下之中”来到了新疆,这充分说明了新疆的重要性。
《汉书·西域传》记载:“河有两源,一出葱岭山,一出于阗。于阗在南山下,其河北流,与葱岭河合,东注蒲昌海。蒲昌海——名盐泽者也,去玉门、阳关三百余里,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皆以为潜行地下,南出于积石,为中国河云。”这进一步把整个西域南山和葱岭(帕米尔)定为昆仑,强调玉河、葱岭河是黄河源头,这样的观点随即成为中国历代王朝的正统学说,直至晚清。
从《史记·大宛列传》到《汉书·西域传》,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内容:昆仑在西域,是西域南山(关联葱岭、喀喇昆仑);昆仑与黄河源头直接关联;昆仑和玉石原料直接关联;昆仑所在就是中国天下所至。
“科考队在地势高耸、南倚昆仑雪山之巅的地方,敲定了于阗南山的具体位置,竖起了一个实在具体的昆仑山符号,不仅为广袤的昆仑山确定了地标性打卡地,也在中华儿女心中建起了一片专属于昆仑的精神家园。”巫新华说,找到昆仑山的根脉,就是找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源。
“于阗南山·玉河古道”昆仑和田段多学科综合科考队成员正在立于阗南山之碑。和田地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宝藏昆仑
“昆仑山还有更多的宝藏。”10月26日,在“于阗南山·玉河古道”昆仑和田段多学科综合科考成果发布会的学术交流与研讨环节,不少专家学者感慨道。
在这次科考中,涉及考古、历史、语言、人文、地理、植物等学科专家学者组成的科考队还确立了白玉河河源、玉河古道等重要地理标识。白玉河又名玉龙喀什河,因河里盛产白玉而闻名。千百年来,人们只知道白玉河源于昆仑山北坡的冰川,却从未正式确定其源头的具体位置。科考队沿玉龙喀什河,从下游走到上游,寻遍了昆仑山上的大小冰川,记录位于昆仑山海拔5000多米处的各冰川融水河流走势,最终确立了白玉河河源的位置。
“于阗南山·玉河古道”昆仑和田段多学科综合科考队立的白玉河河源之碑。和田地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玉龙喀什河源头的确立,也就是和田玉文化之源的确立,从此我们研究多年的玉文化有了根,有了家。”研究30年玉文化的《中国玉器通史》主编陆建芳,在立白玉河河源之碑时流下激动的泪水。
此次科考中,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教授海鹰如获至宝。“此次科考,我发现了大概有六七百种植物,像红柳(柽柳)、黑果枸杞、水柏枝等,还有成群的藏羚羊、野驴、野牦牛、岩羊等动物,昆仑山里有丰富的、巨大的宝藏。”海鹰说,在今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像爱护眼睛一样,像保护生命一样去保护动植物,它会为我们永续发展和利用,提供无量的价值。
“昆仑文化因昆仑而得名。昆仑文化从地理学、神话学、语言学、考古学、文化学视域中与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穆桂金说,昆仑山实际上从自然科学上的认识仍然是非常浅的,因为这个区域海拔高、人员稀少、道路难行,它还有很多非常神秘的现象,有待于我们去认识。
10月26日,在“于阗南山·玉河古道”昆仑和田段多学科综合科考成果发布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科考队领队巫新华发布科考成果。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拍热扎提·阿不都 摄
13天的科学考察,专家学者们达成了一系列研究共识:昆仑文化蕴含着中国“天人合一”的生生宇宙观念和立中守中的生命智慧,与中华文明的孕育与早期中国的形成密切相关;和田作为中国第一玉都,凝聚着玉魂国魄,玉文化的传承创新及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作为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田是推进东亚与中亚、西亚、南亚区域文化、经济交流的枢杻和通衢;在共建“一带一路”,推进昆仑文化总体性研究提升、文化遗产活化方面大有可为。
巫新华说,希望这些共识能为更多人认识昆仑,深入挖掘、保护、弘扬昆仑文化资产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