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相声 打太极 小合唱 青年汉学家花样表达对新疆的爱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刘萌萌
10月30日,2023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新疆班在新疆师范大学温泉校区落幕。结业现场,马来西亚华人博物馆执行主任林佳豪身着紫色相声大褂,用一口流利标准的汉语讲起了相声。
“新疆的美,是令人流连忘返的美食。羊肉串、烤全羊、馕坑肉、架子肉、缸子肉馕、烤包子、薄皮包子、拌面、炒米粉、大盘鸡、椒麻鸡、九碗三行子……”这段别具特色的相声贯口绝活儿新疆版《报菜名》,是林佳豪对新疆之行“味觉”体验的一次深刻总结,也让现场观众通过相声感受到了浓郁的“新疆味道”。
表演太极的青年汉学家。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刘萌萌摄
虽然从吉隆坡出发,前后花了15个小时才抵达乌鲁木齐,但中国新疆这片土地深深吸引着林佳豪,他一点都不觉得累。“乌鲁木齐的快速发展、喀什的古朴典雅、天山天池的山清水秀、吐鲁番的别具一格……一次次刷新了我们对新疆的认知。”林佳豪说,在喀什古城,他和另几位汉学家走错路,拐进弄巷里,落日余晖中,看到一群孩子在打篮球,还热情地邀请他们一起投篮。那一刻,他和这片土地有了更深入的交流,“真正的民心相通就是融入当地人的寻常生活。”
林佳豪说,位处中国最西边的喀什,拥有一流水平的博物馆,其设备及陈列都达到国际水平,令他这个博物馆人羡慕不已,“我们参观了好几家博物馆,不仅深入地了解新疆人文历史,更深刻感受到中国在保护传统文化上所作出的努力。”
“难以忘记新疆之旅,一片迷人的风景,在我脑海里新疆之美挥散不去……”在优美的旋律中,菲力等青年汉学家们用深情的歌声表达对新疆的喜爱。这首根据《情非得已》改编的歌曲,歌词出自印度尼西亚阿拉扎大学孔子学院中文系主任、外方院长菲力之手。
回忆起这半个多月的实地走访交流,菲力感慨万分,在新疆人民剧场左侧的古兰丹姆伊犁百年古法手工冰淇淋店里,他们品尝甜蜜,音乐声响起,菲力和工作人员一起欣然起舞。“在新疆的每一天我都充满了惊喜。几天时间里,我看到了新疆各族群众和谐生活,看到少数民族文化得到传承和保护,看到了与一些西方媒体报道中完全不一样的新疆。”
领到结业证书的青年汉学家。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刘萌萌摄
身穿白色功夫服的土耳其哈伦大学副教授麦赫迈特·阿里和几位青年汉学家在现场施展拳脚,展示“功夫”。虽然初学太极的他动作不怎么规范,但态度端正,一招一式都有板有眼,“太极很像瑜伽,练习起来很轻松。这次来新疆又看到了漂亮的各民族舞蹈,我也忍不住跟着一起学。”
此外,孟加拉国达卡大学孔子学院汉语教师于浩文还分享了自己在新疆之旅最有意义的收获,在交河故城游玩期间,他穿行在交河故城城垛、街巷、佛寺、官署、作坊、民居中,用随笔、图片记录着新疆的一切,“在故城里,能看到佛寺、汉文及回鹘文等多种文字题记的遗存,虽有大量残损,但仍可看出千年前这里就是多元文化荟萃、多种宗教并存之地。”于浩文说,在新疆,他亲眼见证了不同民族、宗教和语言和谐共处,这种多元文化和包容性让他坚信文化交流可以促进和平与理解,“特别是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中,孟加拉国完成了“梦想之桥”帕德玛大桥建造等诸多中孟合作项目,真正实现‘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本次研修班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中外文化交流中心、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承办,新疆师范大学协办。21天时间里,来自菲律宾、德国、阿根廷、乌兹别克斯坦等21个国家的23名青年汉学家走进乌鲁木齐市、喀什地区、昌吉州等地,感受真实的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