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出老兵故事时,他们的生命在延续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王晶晶
“工作和生活上遇到难事时,我会悄悄去展示馆里我外公的照片前待一会。”夏天说。夏天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47团老兵精神展示馆的讲解员,每个月至少讲解50场次,她的祖辈、父辈都将人生根植在边疆的沙海里。
夏天(左一)在给参观者讲述沙海老兵的故事。龙焦 摄
夏天的外公叫王有义,1949年,他和战友们在荒漠原野风餐露宿18个昼夜,徒步穿越“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解放了和田。1952年,老人响应国家号召,放下钢枪接过坎土曼,垦荒造田,建设边疆。20多年后,夏天的妈妈在外公的挽留下,扎根47团,走上三尺讲台培养了一代代团场子女。如今,夏天放弃了乌鲁木齐市的工作,在挂着外公照片的老兵精神展示馆成为了一名讲解员。
老兵精神展示馆面积2500多平方米,馆藏文物1000余件,是国家4A级景区,自治区、兵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党性教育基地。除了采用图片展示、实物陈列、视频播放等传统方式外,还使用了声、光、电等现代化多媒体技术,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生动再现老兵穿越沙漠、进军和田、建设团场的历史场景,力求让参观者更加直观地感受沙海老兵当年的生活场景。
进入展示馆,左侧墙壁上是当年毛主席给驻疆十万战士发布的命令:“你们现在可以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当祖国有事需要召唤你们的时候,我将命令你们重新拿起战斗的武器,捍卫祖国。”
老兵精神展示馆面积2500多平方米,馆藏文物1000余件,是国家4A级景区。龙焦 摄
王有义就是这十万战士中的一员。老人2014年去世,只有照片和当年他使用过的坎土曼还静静立在展示馆中。“每次来展示馆参观,都有新的感受。”夏天的母亲王宗敏说,小时候,她也曾想走出团场去外面打拼,可每次她争取这样的机会时,父亲都会来劝她,“我爸爸说这里已经比我们刚来时好太多了,你是老师,更应该扎根边疆。现在看来,父亲是对的。”
夏天从小就听外公和他的战友们讲战争岁月中的故事,尤其是当了展示馆的讲解员后,她更加理解了“老兵精神”的含义。老兵们常说,把骨头埋在大漠,把忠诚献给祖国,无怨无悔。“我讲出老兵故事时,老兵们的生命和精神就用另一种方式在我身上得到了延续,我觉得特别有意义。”夏天说。
近年来,每年都有上万名党员赴47团老兵精神展示馆接受党性教育,老兵精神展示馆成了兵团的一张“红色名片”。47团已成为以纪念馆、老兵故居、老兵驿站等为核心的红色旅游景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沙海老兵节”已成为知名文化旅游品牌,年均吸引游客9万人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