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超10万人次参观万里长城最西烽
天山网-新疆日报讯(记者刘萌萌报道)12月5日,记者从乌什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获悉,乌什别迭里烽燧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接待游客已突破10万人次。
乌什别迭里烽燧长城国家文化公园。
该文化公园于今年4月28日开放,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包括烽燧遗址附近的文化公园和县城内游客服务中心两个部分。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全面了解厚重的中国长城文化,还能看到乌什县留下的诸多历史文化遗存,展厅主体部分是中国万里长城最西端的尾烽——别迭里烽燧。
“烽燧的主要作用是传递信息、举火报警,防止外敌侵扰……”展厅内,不少游客跟随讲解员戴兆娜的脚步,了解卫国戍边英烈的英雄事迹。“在这里,我们知道了家乡的前世今生,体会到祖国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阿克苏市游客帕提古丽·艾莎说。
讲解员戴兆娜正在给游客讲解。
乌什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勇介绍,随着国家长城保护总体规划工作方案的实施,长城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拓展。新疆境内具有与长城基本相同作用和性质的军事防卫设施遗址,如烽燧也被纳入长城文化中来认识,成为国家长城保护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别迭里烽燧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由中央预算内资金投资2000万元建设的。
对于长城与烽燧的关系,张勇解释,由于独特的自然环境,新疆的长城资源遗存几乎没有连续性的墙体。其突出特征是依线设点,总体形成了以城镇为重心、以烽燧为基点连接的中西交通护卫防线。它们和疆外长城的军事用途一样,保护着边疆安定和丝绸之路的畅通,是长城资源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别迭里烽燧遗址。记者刘萌萌摄
作为古军事遗址,别迭里烽燧是别迭里古道必经之路,距别迭里山口45公里。别迭里山口,是扼守天山南北别迭里古道的咽喉要地,汉西域都护府和唐安西都护府先后在此建立军事设施和烽燧,无数战士在此守护边疆、保家卫国。同样,这里也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2000多年来,无数使者、商旅、历史名人穿越大漠戈壁,行走在绿洲之间,经别迭里山口前往中亚沟通贸易、传递文明。
“别迭里烽燧作为中国万里长城最西烽, 是万里长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别迭里烽燧饱经千年历史沧桑,其蕴含的伟大长城文化却历久弥坚,它必将激励乌什县各族人民把祖国边疆建设得更加美好。”乌什县博物馆馆长林彦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