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好故事丨敢问路在何方——七旬大爷大妈演着《哈巴河西游记》走四方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张婷 魏永贵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1986年版电视剧《西游记》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旋律响起,大屏幕上出现唐僧师徒在山林间跋涉的画面。
“老朱演的这个唐僧特别像。”
“老高孙悟空演得好,耍金箍棒还真有两下子。”
“老张演的猪八戒让人看了就想笑。”
“老丁演的沙和尚很有神韵。”
……
1月8日,在哈巴河县红色文化生态旅游行业商会的活动大厅里,大家乐滋滋地观赏《哈巴河西游记》首期3集:《哈巴河西游记之火焰山》《哈巴河西游记之怪石山》《哈巴河西游记之白桦林》。
哈巴河熟悉的景点跃入眼帘,几位七旬“演员”化身唐僧师徒和拦路的“妖怪”,一段段故事有趣展开。惟妙惟肖的表演,让大家忍俊不禁,连连鼓掌。
“这3集拍了快一年,后续几集正在筹备中。”哈巴河县红色文化生态旅游行业商会会长张照华说,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借“西游记”宣传哈巴河美景,宣传美丽新疆,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哈巴河县红色文化生态旅游行业商会的活动大厅里,《哈巴河西游记》拍摄小组成员正在进行排练。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张婷摄
缘起哈巴河火焰山
哈巴河县红色文化生态旅游行业商会2018年成立,会员绝大多数是各单位的退休干部职工。
2022年夏,商会组织会员外出挖掘文旅新线路,意外发现一座绵延数里的红色山脉。在阳光映衬下,山上如有火焰在燃烧。
“这是一座壮观的火焰山啊!”赞叹之余,有人提议,“我们在这拍一集《西游记》吧!”
大家眼前一亮:这主意好。
“商会里藏龙卧虎,不少老同志年年都参加社火表演,有表演经验。”回来后,张照华召集大家商议,一致同意拍摄《哈巴河西游记》。
拍摄小组随即成立。
能不能成功,最关键的环节是选角。
“唐僧一本正经,孙悟空灵动睿智,猪八戒憨傻可爱,沙和尚忠厚老实。”从宣传工作岗位上退休的马宝仓担任导演,他拉着老伙伴们试镜。
“大家积极性很高。”马宝仓说,为了找到最适合的人出演,拍摄小组精挑细选,仅唐僧的角色就找了6个人来试镜。经过多次试镜,马宝仓看中了70岁出头的朱德南,“老朱个子高、性格好,他双手合十念阿弥陀佛的神态,特别像唐僧。”
今年67岁的高天山,体型偏瘦、性格开朗,被马宝仓相中演孙悟空。
“老马鼓励我,让我大胆演。”高天山说,为了演好孙悟空,自己在家里看了三四遍《西游记》。
猪八戒的扮演者是74岁的张大德,凭着试镜时一出“背媳妇”的戏份成功入选。
沙和尚的扮演者丁金波今年72岁。他平时少言寡语、性格沉稳,与沙和尚挺像。
就这样,唐僧师徒四人就位,平均年龄超七旬。
要开拍了。服装、化妆、道具怎么办?
不怕!戏服网上购买,脸部用橡胶面具,不用化妆。唐僧的锡杖、孙悟空的金箍棒、猪八戒的钉耙、沙和尚的宝杖,网上能买到的网上买,买不到的自己做。妖怪们戴上面具、裹上高仿兽皮,“妖里妖气”也挺应景。
在哈巴河火焰山,剧组20多位大爷大妈兴致勃勃、克服困难,花了10来天时间,顺利完成了拍摄。
但问题又来了,后期配音、配乐、剪辑怎么办?
今年75岁的马宝仓揽下了这个活,从零学起。他自己下载剪辑软件,找了个老师跟着学,又自己作词作曲,完成了配音配乐。
《哈巴河西游记之火焰山》问世了,片长6分钟左右。
这部凝结着大爷大妈汗水和心血的作品,在哈巴河县赢得好评无数。大家都说,没想到一群七旬老人能拍出这么好玩的“西游记”。
2023年9月,《哈巴河西游记》拍摄小组走进吐鲁番火焰山景区,进行文化交流,宣传阿勒泰旅游资源。张照华提供
白龙马找到了
首战告捷,剧组群情振奋。大家又把目光投向了哈巴河县的其他景点,在怪石山、白桦林各拍了一集。
《哈巴河西游记》剧情很简单,就是唐僧师徒一路观赏美景,抽空斩妖除魔,之后接受当地人的夹道欢迎与祝福(群众演员由会员们担任)。剧情代入感很强,不知不觉观众就进入了故事当中。
看似简单的事情,做起来却不容易。
在看《哈巴河西游记之火焰山》时,细心的观众会发现,剧里没有白龙马。张照华说,仅是找白龙马这个事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那时,我们每天干得最多的事就是在各乡镇找马,草原上、棚圈里、戈壁滩……最后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匹白马,可是马主人每天要收300元租金。”
商会是一个公益组织,没啥钱。前期拍摄用的道具、摄像设备、车辆费用,都靠大家凑钱支付。这笔租金让大家犯了难。
后来,张照华找到相关部门负责人,反映拍摄《哈巴河西游记》找白龙马遇到的难题。这位负责人很支持,当即给各乡镇打电话帮忙找马,半个月找来了6匹白马。
“有的马太犟,只让主人骑;有的马胆子小,见人就跑。”最后,一匹性格温顺的白马脱颖而出,张照华和朱德南试骑了一圈,白马非常配合。
马的问题解决了,其他困难接踵而来。
在火焰山拍摄时,有一段陡峭的山路要爬。扮演孙悟空的高天山在爬到坡顶时不慎滑落。
“他从几十米的陡坡滚下来,当时裤子破了,腿上划了个十几厘米长的大口子,鲜血直流。”张照华赶忙找来纱布包扎。即使这样,高天山依然坚持拍完了当天的画面。
扮演沙和尚的丁金波,为了符合步态和神态的要求,每天拍摄时都挑着一对竹筐。“筐里装着石头和土疙瘩,一筐差不多有20公斤。”马宝仓说,丁金波就这样一路挑一路拍,回到家胳膊疼得抬不起来。
唐僧师徒在拍戏中戴着橡胶面具,常常闷得喘不过气,汗流浃背,拍完一场戏,就像洗了个澡。
辛勤的付出带来了回报。《哈巴河西游记之火焰山》《哈巴河西游记之怪石山》《哈巴河西游记之白桦林》在当地旅游宣传活动上一炮打响,大受欢迎。
“很多人说,这3集《哈巴河西游记》是对哈巴河最好的宣传。听到这话,我们非常高兴。”张照华说。
到哪里都挺轰动
哈巴河县红色文化生态旅游行业商会每年都在疆内外开展哈巴河县红色文化和文旅宣传活动,是哈巴河县的义务宣传队。3集《哈巴河西游记》拍成后,大家决定带着它走出哈巴河、走出新疆。
2022年和2023年,商会会员组成小分队,带着《哈巴河西游记》走进甘肃、青海等地。
“每到一地,我们都会联系当地宣传部门或文旅部门,说明来意,开展交流。”张照华说,这样的宣传形式得到当地大力支持。
“他们派出演出团队、提供活动场地,同我们开展互动演出。我们现场播放《哈巴河西游记》,表演新疆歌舞,分发阿勒泰地区文旅宣传品,到哪里都挺轰动。”张照华说。
《哈巴河西游记》现场“吸粉”,实力不凡,很多当地群众被剧中美景吸引,纷纷添加小分队的联系方式,表示要到新疆旅游。
“这几年,为了把哈巴河的美景宣传出去,大家都很拼。”张照华说,商会成立以来,年年都开展文旅线路挖掘工作。大家走遍了哈巴河的角角落落,沿途听到好故事、看到好风景,就会停下来找当地村民深聊,整理出文字材料递送到宣传部门和文旅部门。目前,商会已打造3条红色文化精品旅游线路,挖掘整理出30多个红色故事。建起红色记忆博物馆,陈列了400多件老物件和300多册红色书籍,展现了哈巴河各族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建设美丽家园的感人历程。
“现在活动太多,忙不过来。2023年,我们商会的红色记忆博物馆每天都有游客和本地干部群众参观,最多一天有600多人。”张照华说,商会是个纽带,连接着很多热心红色文化公益宣传活动的退休干部职工,大家忙得充实、快乐。
今年,哈巴河县红色文化生态旅游行业商会又有了新目标,再拍几集《哈巴河西游记》,之后把拍摄地点拓展到疆内其他地州市。
“要让更多人通过《哈巴河西游记》,了解新疆、爱上新疆。”张照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