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博物馆 一“麦”相承阅千年
中国昌吉网(通讯员 白云峰)木犁、播种耧、麦穗、麦种……走进位于奇台县半截沟镇腰站子村的小麦博物馆,你会发现自己仿佛置身于时光隧道,每件展陈物件都蕴含着关于麦子的故事,每个场景都有一段乡愁。
“这是二牛抬杆的犁头,这是割麦子的镰刀……”来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奇台农场23连的安军,一边参观腰站子村的小麦博物馆,一边兴致勃勃地给妻子介绍着,“这是我小时候用过的农具,现在都是机械化耕种,这些老物件见不到了。”
腰站子村小麦博物馆有两层,展陈面积520平方米,一楼是产品展销区,二楼介绍小麦的起源与发展过程、小麦的形态特征、小麦种植发展历史和屯田历史等。展览采用生态、实物、场景、互联网技术与现代影视声光电等手段,全面展示小麦的历史文化、小麦的演变与传播,以及腰站子村在小麦种植方面的建设成果等。
“参观了这个小麦博物馆,能让后人记住祖辈的艰辛,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腰站子村村民王金堂说。
“小麦博物馆的初步建成,对奇台的小麦文化及资料进行了挖掘整理保护,擦亮了鲜明的一‘麦’相承主题乡村文化名片,传承了古城奇台厚重的农耕文明。”腰站子村小麦博物馆负责人韩乐说。
今年81岁的村民李宗义,曾是生产队的劳动模范,农活样样精通。如今,他被邀请到小麦博物馆当起了农事解说员。农耕文明传承下来的播种智慧,经过老人的讲解,变成了带有画面感的农耕图,让人不由忆起一犁、一锹种小麦的情景。
“多年来,农业专家在腰站子村累计培育了小麦品种20多个,小麦平均亩产提高到现在的近600公斤,冬小麦新品种更是创下了亩产832.83公斤的高产纪录。”腰站子村村委会主任高龙自豪地说。
“从土地中传承,在土地上创新”,在小麦博物馆二楼台阶处,悬挂着这句反映“腰站子精神”的标语。近年来,腰站子村不断发展壮大特色小麦产业,全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描绘出一幅全民共建共享的美丽乡村画卷,成为昌吉回族自治州做大做强乡村旅游的生动缩影。
腰站子村党总支书记唐培科说:“腰站子村文化底蕴深厚。如今,以高产优质小麦闻名,被农业农村部命名为‘全国优质小麦之乡’。小麦博物馆的建立,充分展示了古城奇台过去的生活、风俗和农耕文化,再现了走向乡村振兴之路的艰辛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