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视点丨锚定战略定位 贡献新疆力量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于江艳
谋一域必先谋全局。做好新疆工作,要站在国家全局来审视和谋划,胸怀“国之大者”。
党中央、国务院专门出台更好紧贴民生凝聚人心推动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确定了新疆在国家全局中的“五大战略定位”。
“五大战略定位”包括:积极打造亚欧黄金通道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全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全国优质农牧产品重要供给基地等。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牢牢把握新疆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定位,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发挥新疆优势、展现新疆所为、贡献新疆力量。
推动农业提质增效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围绕“打造全国优质农牧产品重要供给基地”战略定位,新疆推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由“区内平衡、略有结余”向“区内结余、供给国家”转变,努力为国家粮食安全多作贡献。
2023年6月4日,在沙雅县努尔巴格乡小麦种植基地,长势良好的小麦让种植户喜笑颜开。柳玉柱摄
2023年,新疆粮食种植面积4237.2万亩、新增586.3万亩,总产2119.2万吨、增加305.7万吨,占全国增量的34.4%,新增种植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端稳粮食饭碗,新疆今后如何展现更大作为?
自治区人大代表、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军认为,要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高效农业节水发展,推动粮食增产提质增效,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基础。2023年,天业集团将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与天业滴管系统有机结合,应用水肥药气一体化技术,不仅改良了盐碱地,实现粮食作物增产,还为工业碳减排腾出空间。2024年,将进一步扩大试验种植面积,为新疆特色农产品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2024年,将进一步扩大试验种植面积,为新疆特色农产品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以科技创新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自治区政协委员、新疆慧尔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保强表示,2024年将加大灌区水肥一体化智能施肥技术推广应用,加快数字化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产业化经营、集群化发展”思路,全力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和产业优势。
棉花是新疆优势产业之一,在全国具有重要战略地位。2023年,新疆棉花总产511.2万吨,占全国91%。“在面积较上年减少191.37万亩,灾害性天气多发情况下,仍然保证500万吨以上的产量,再次证明新疆完成国家战略任务的决心和信心。”自治区人大代表、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所长阿里甫·艾尔西表示。
阿里甫·艾尔西认为,锚定“全国优质农牧产品重要供给基地”定位,新疆应加快农业强区建设,坚持政策扶持和技术引领两手抓,进一步促进农产品提质增产增效。
端稳端牢能源饭碗
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
锚定“全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定位。2023年,新疆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实现新跃升,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现“开门红”。数据显示:2023年,新疆新形成铁、钛、锂等12个大型资源基地,出让探矿权227个、占全国的40.6%。新疆油气当量连续三年稳居全国首位。
“打造全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是新疆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自治区人大代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石油学院石油工程系主任刘红现表示,新疆应加大能源资源勘探力度,争取自然资源部和驻疆央企更多勘探投入,把预测资源量转化为探明储量。
2023年11月4日,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崛起的一座现代化油气处理场站。陈士兵 摄
着力打造国家大型煤炭供应保障基地和煤制油气战略基地。准东、哈密等一批大型煤矿正加快建设,煤制油气、煤制烯烃等一批现代煤化工项目前期工作正加快推进。
自治区政协委员、民建新疆区委会主委马华东表示,新疆能源行业发展迎来新机遇,应紧紧抓住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定位,构建能源互联网,将新疆能源基地与国内市场紧密连接起来,实现能源互联互通和优化配置。
当前,新疆正加快建设西气东输四线管道工程、疆电外送直流第三条通道—哈密至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设。自治区人大代表、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开赛江表示,将全力推动已列入计划的疆电外送特高压直流第四通道建设,并将其作为公司重大工程,后续还将深化新增通道规划的研究论证。
推动重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2023年和田火烧云铅锌矿、大红柳滩稀有金属矿开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自治区人大代表、新疆有色金属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张国华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新疆“八大产业集群”部署,加快建设绿色矿业产业集群,全力以赴推动大红柳滩稀有金属矿投产见效。
加快物流枢纽建设
新疆对内对外开放取得历史性突破。
2023年,新疆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3573.3亿元、增速位居全国第2,引进区外到位资金增长16.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48.3%。
锚定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定位,新疆如何实现更大作为?自治区政协委员、新疆农业大学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布娲鹣·阿布拉表示,首先要加快通道建设,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智慧口岸” 不断优化通关程序,提高通关过货能力。
《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支持发展中吉乌公铁联运,探索发展中巴多式联运,合作建设中吉乌等铁路项目,推动自贸试验区内陆港、口岸、园区、企业等集疏运体系建设。加快现有口岸现代化改造,增强铁路口岸能力,畅通自贸试验区多式联运大通道和末端网络。布娲鹣表示,新疆应充分利用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加快建设联通欧亚的综合物流枢纽。“《方案》中,将 ‘助力创建亚欧黄金通道和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作为发展目标。”自治区人大代表、民进乌鲁木齐市委会副主委陈珏表示,新疆应发挥自贸试验区建设带来的制度创新优势,强化与周边国家经贸合作,促进中国新疆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有效发挥新疆在国家大局中的重要作用,成为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
2023年12月30日,一辆辆商品车在办理完手续后,从霍尔果斯公路口岸有序驶出。李勇摄
霍尔果斯,地处对外开放前沿。自治区政协委员、霍尔果斯金亿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于成忠在这片福地,曾从怀揣40元推车卖菜的商贩“小于”,奋斗成为年进出口额15亿美元的“于总”。“未来在推动企业自身高速发展的同时,还将带动更多企业‘走出去’,为新时代改革开放作出新贡献。”于成忠表示。
从全局谋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新疆将牢记“国之大者”,把自身的区域性开放战略纳入国家向西开放的总体布局中,深化与周边国家特别是中亚五国全方位交流合作,加强同各兄弟省区市协作,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新疆,既要为一域争光、又要为全局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