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赋能克孜尔石窟保护利用
天山网-新疆日报讯(记者赵梅 贾春霞报道)2月4日,记者从自治区文物工作会议上获悉:为打造新时代龟兹文化高地,学习借鉴敦煌研究院的成功经验,克孜尔石窟研究所将积极推进龟兹石窟数字展示中心项目建设,用数字技术赋能石窟保护利用。
克孜尔石窟遗址。资料图
克孜尔石窟研究所计划建设包含虚拟现实体验空间、数字展示空间、公共文化(艺术)教育空间等功能区的龟兹石窟数字展示中心,实现“数字+实体”参观新模式,并以此推动洞窟数字化采集、壁画三维重建、全景漫游制作等数字资源库的建设。逐步实现龟兹石窟数字资源有效利用,促进龟兹文化的传播和弘扬。
2024年,该所还将与新疆美术馆、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合作,举办“壁上壁下——龟兹石窟艺术的因缘与回响”艺术展、文明的融合“驼铃声响——丝绸之路艺术大展”。大力开发数字创意文化产品,让千年龟兹与新时代接轨,使更多人了解龟兹文化,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积极推动流失海外壁画数字化回归工作,加强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与相关组织交流合作,进一步从历史维度、艺术价值等领域建立合作互鉴关系,让龟兹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克孜尔石窟第175窟,树下诞生。资料图
克孜尔石窟第38窟,涅槃。资料图
克孜尔石窟位于新疆拜城县克孜尔乡东南七公里木扎提河北岸却勒塔格山对面的断崖上。现存洞窟349个,壁画面积近5000平方米,还有少量彩绘泥塑遗迹。该石窟大约始建于公元3世纪,止于公元8至9世纪,是我国开凿最早的大型石窟群。它与甘肃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等均为我国重要的石窟群。
近年来,克孜尔石窟研究所不断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积极发挥石窟寺历史文化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特殊重要作用。2023年,克孜尔石窟接待游客28万余人次,该研究所在石窟保护、壁画修复、学术研究、展示利用等方面均取得明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