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来北往》的时代列车,也承载了新疆人的光阴故事
电视剧《南来北往》剧照。
拥挤的站台上,年轻的铁道警察汪新奋力把一位大妈推进车窗,却急得大妈直叫唤:“我是来送人的,不上车。”幽默的剧情,一下打开了观众的记忆匣子。最近收官的热播剧《南来北往》,以其独特的铁路题材和年代背景,加上欢乐轻松的氛围讲述了铁道子弟们横跨40年的群像故事,该剧将人们的思绪拉回往昔。
现在
让我们乘坐
穿梭时空的列车
看一看新疆铁路
承载着多少人的光阴故事
↓ ↓ ↓
光阴故事之绿皮火车
汽笛轰鸣的绿皮火车
曾是一代人的记忆和情怀
是见证中国铁路发展的“活化石”
曾经的绿皮火车。(资料图)
火车哐当哐当在铁轨上行驶
所经之处留下一道
长长的白色蒸汽带
上图为电视剧《南来北往》中蒸汽火车。下图为新疆早期的火车靠蒸汽机车牵引,速度很慢。(资料图)
让我们跟随时代的脚步
一起买票上车
光阴故事之买票进站
一张小小票根
牵系漫长的旅途
这是曾经乌鲁木齐的“纸板票”,这种车票使用的时间最长,堪称“爷爷辈儿”。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至上世纪90年代结束。(资料图)
曾经火车购票
售票窗口里的售票员
会根据你的旅行到达地
在一个专制的售票架盒上
抽出一张火车票
售票员正在为乘客办理手续。(资料图)
归心似箭的人
背着行李、拎着大包小袋
进站后就开始往车厢奔跑
各族旅客在哈密站排队乘车。(资料图)
在那个时代
火车设备相对简陋
车厢内的座位狭窄
过道拥挤
但是这并没有减少人们
对旅途的向往
新疆各族群众第一次在家乡坐着火车出行(资料图)。(摄于1962年12月)
狭小的车厢里
乘客不仅挤满了过道
甚至在行李架上、厕所里
座椅底下都有睡觉的人
80年代,在新疆春运列车运行途中,列车员为旅客缝制大衣掉下的扣子。(资料图)
列车员一路上闲不着
不仅给乘客送开水
80年代,兰新铁路的旅客列车围满了接热水的乘客。(资料图)
还带着针线包、小药包
发现有的乘客衣服破了
或者纽扣掉了
主动给大家缝补
旅客们下车前为列车留下真诚的祝福。(资料图)
火车的每一次启动都会预报
下一站的站名和到站时间
及停车时间
在接近到达车站前几分钟
列车员还会广播提醒
帮助下车的乘客顺利下车
光阴故事之火车司机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那时的绿皮火车是蒸汽机车
火车头的侧面
火车司机探出半个身子
瞭望着前方的信号
第一代维吾尔族火车司机白地·海山。(资料图)
驾驶蒸汽机车
需要司机、副司机和司炉
三人配合
新疆以前的蒸汽机车驾驶室。(资料图)
司机坐在驾驶室左侧
负责操纵机车和瞭望前方
副司机坐在右侧
负责瞭望后方
并与司炉替换烧火
新疆维吾尔族火车司机共同学习钻研业务。(资料图)
驾驶室温度很高,煤尘四散
司机们一年四季都“黑”着脸
火车行驶时风沙、煤烟
让列车外表乌黑
被戏称为“乌龙车”
那时还需列车员
在火车靠站时清洁、擦拭车体
从绿皮车、和谐号到复兴号
《南来北往》的列车行驶到站
但时代的列车
依旧奔驰向前!
新疆故事还在永恒流转
生生不息
文中图片均来自石榴云客户端、天山网、最后一公里、中国铁路、新疆铁路、乌铁微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