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总要走一趟新藏线吧!
在中国的西部边陲
有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
在这里镶嵌着
两大世界级的旅游地标
它们险峻壮美 风景独特
令无数爱好者神往
生活在这片神奇土地上的人们
用他们的真情书写了
许许多多动人的篇章
为这片非凡的土地增添了
历史的厚重和人文的积淀
她是新疆叶城
巍巍昆仑山下一座距今
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的绿洲城市
被誉为昆仑第一城
叶城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地区
位于喀喇昆仑山北麓
新疆西南部
总面积3.1万平方公里
辖26个乡镇(区)
总人口57万人
边境线102公里
国道315线与219线在此交汇
是新疆、西藏(喀什、和田、阿里地区)
“两区三地”物资流通的
重要集散地和交通枢纽
雪山、沙漠、湖泊、戈壁、绿洲
新疆的全部自然地貌尽入囊中
在这里有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
是喀喇昆仑山脉的主峰
峰巅呈金字塔形
冰崖壁立 山势险峻
从北侧大本营到顶峰
垂直高差竟达4700米
是世界上8000米以上
高峰垂直高差最大的山峰
是国际登山界公认的
攀登难度较大的山峰之一
它巍峨挺拔
终年银装素裹
成为了叶城这幅天然画卷的大背景
叶城境内通往世界屋脊
被称为雪域天路的新藏线
更以其艰险和壮美和乔戈里峰
一起成为了世界级的旅游地标
成为了无数旅游探险者向往的圣地
昆仑山下好风光
新藏天路连四方
来到天路来到新疆叶城
就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新藏线就是从新疆叶城
天路零公里处出发
一路穿越至西藏的阿里
被称作铺在天上的国道
当地常以行车新藏线
不亚蜀道难的说法
来形容新藏天路的艰险
不过,绝美的风景总是
与艰险相伴而生
可以说新藏天路沿途荒凉到极致
也绝美到了极致
从天路零公里处出发
行驶127公里就到达了
新藏线的第一个高地阿卡孜达坂
冰雪新藏线是世界上
最艰险的公路之一
它穿越举世闻名的
昆仑山 喀喇昆仑山
岗底斯山 喜马拉雅山
翻越16个冰大坂
涉44条冰河
全线经过的大部分地段为“无人区”
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
是世界上海拔最高
道路最险 路况极差
和环境最恶劣的高原公路
(请横屏观看,新藏线阿卡孜达坂)
人们称它为连接新疆与西藏
阿里高原的生命保障线
物资供应线
可在一日之内穿越四季
每年5月初至10月中
是自驾新藏线的最佳时段
络绎不绝的自驾车
摩托车、自行车、徒步探险等
旅游者的身影
更增添了新藏线作为
高原风光黄金旅游线有惊无险
乐趣无穷的魅力
叶城县还在新藏线叶城段
105公里 160公里 240公里 292公里处
建设了4座驿站
提供住宿、餐饮、补给等服务
如果说新藏线探险游
需要铮铮铁骨
那么叶城还有一处
诗情画意的湿地景区——宗朗灵泉
来到宗朗灵泉就有一种
舒爽的感觉
这里呈现的是
南疆罕见的湿地景观
宗朗的绿带着生动
带着朝气
山崖下有几株近千年的古柳
奇异的泉水则带着灵气
为这里增添了丝丝灵韵
这里不说古柳历史悠久
深厚苍劲,绿绦如昨
单说这四季不绝的水
清澈秀美 涓涓汇流成溪 成泉
成湖成一片汪洋的灵秀
络绎不绝的游人来这里
取饮山泉水 许愿祈福
更为这里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宗朗灵泉坐落在
万亩自然湿地草场上
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叶城 古丝绸之路南道
在我国的西汉时期
是西夜 子合国
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如今在叶城的锡提亚迷城
还能感受到
古老历史穿越至今的真实景象
来到锡提亚迷城
土黄色的城墙映入眼帘的时候
历史感油然而生
走在迷城古朴的街道上
仿佛踏入了古丝绸之路
那段古老的历史
脑海中浮现出古丝绸之路
商贾云集的繁荣景象
高挑的灯笼
泛黄的粗糙墙壁
无不诉说着那段古老的历史
锡提亚迷城距今
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是集丝路文化 昆仑文化
为一体的地域性古城景观
这里还是新藏线的大本营
大本营为广大驴友提供
边防证办理 开具七座车证明
新藏线勇士证书颁发
高原知识讲解 保险购买
户外用品 线下约伴
房车自驾营地 帐篷营地
青年旅社 客栈等住宿服务
所有挑战新藏线的驴友
可以前来新藏线大本营
免费领取由叶城县文旅局
阿里旅发局、大世界基尼斯
共同发起的“挑战新藏线”勇士证书活动
证书的颁发第一个打卡点
就设在了锡提亚谜城景区内
勇士证书分为
徒步 骑行 摩旅 自驾四个大类
为了让广大驴友更好的体验新藏线
新藏线沿途共设置了10个打卡点
每个打卡点可以为驴友提供
吃饭 住宿 补给 救援等基本功能
完成10个点的打卡即为挑战成功
其实在美丽的新疆叶城
还有一个非常神秘的去处
昆仑山高耸的山脉之间有一条绝美峡
坡陇原始森林
原始森林内鸟语花香,栈道
木屋和原生态的环境形成了
一道绝美独特的风景
沿着栈道盘旋而上
可以到达云端的仙人洞
一览峡谷的全美地貌
在叶城这片广袤的土地上
不仅拥有美丽的风景
而且是一个传奇非常多的地方
早在民国时期我国就开始了援疆的建设
邓缵先就是一位民国时期的援疆县长
远道赴任的广东客家人
邓缵先戍边18载
胸怀高远,爱国爱民爱疆
为官清廉勤政
兢兢业业为新疆人民服务
为当地各族群众造福
任职期间 他教民造水车
灌溉农田
促进了边疆农业生产的发展
1933年邓缵先在守疆卫土中以身殉职
邓缵先在文学诗词方面造诣颇深
他编写的史学著作《叶城县志》
有着珍贵的史学价值
他的游记和诗歌
很多表达了边疆的风土人情
和他对新疆人民的深厚感情
叶城还是中国核桃之乡
全县种植面积达64万亩
叶城县有着2000多年的核桃种植历史
在河园镇的核桃七仙园景区
因园内有七棵超过千年的古核桃而得名
七棵古核桃树分别被命名为
“福”“禄”“寿”“喜”“安”“康”“和”
七棵古核桃树历经千年风雨洗礼
却依旧苍劲挺拔、树枝繁茂
彰显出强大生命力
光滑的树干被岁月的
苍穹刻出了一道道年轮
历尽沧桑的树桠
依然倔强地将枝杈
伸向悠远湛蓝的天空
翠绿茂盛的树冠遮天蔽日
象征叶城的核桃种植长盛不衰
走过了艰险壮美的新藏线
体验了锡提亚迷城的古老
宗朗灵泉的灵秀
核桃七仙顽强的生命力
饱览了叶城众多秀丽风景历史人文
深深的被叶城吸引
这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
吸引了众多旅游爱好者来这里探险
来这里体验叶城不一样的美
图/文 叶城县融媒体中心
主编:刘美芳
编审:马甲兵、努尔买买提·赛买提
编辑:阿卜力米提·麦麦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