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新” 谱写新疆交建集团高质量发展科技篇章
近年来,新疆交通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疆交建集团)聚焦主责主业,不断探索实践出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塑造新动能的新质生产力。
思想向新,铸牢可持续发展之路
五月的新疆春意盎然、生机勃勃。5月16日,第七届亚欧国际智能交通产业博览会开幕,新疆交建集团通过视频、宣传册、模型实物等方式,配合专业生动的解说,系统地展示了工业钢渣筑路关键技术、基于“天—空—地”一体化公路施工生态环境监测、装配式桥梁智能建造技术等技术,受到了与会嘉宾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
借助交博会平台,向公众介绍了“新疆交通装配式建造与养护重点实验室”运行机制和研究方向、突出展示了装配式桥梁、装配式钢波纹板桥涵、高性能混凝土材料模型、试件等成果,有效扩大了新疆交建集团的影响力。
5月25日至6月1日,在2024年自治区科技周活动中,在新疆交建集团党委的支持下,总工程师马莲霞带领科学技术中心(科技创新发展研究院)主要人员参加本次活动。向社会各界人士介绍了公司的研究方向与研究成果,有效宣传了公司在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上的做法和经验。
此外,新疆交建集团积极发挥专家智库作用,组织专家人员前往和田项目、G219温霍项目、G30吐哈项目等重点项目下基层、教技术、传经验,围绕项目生产过程中的堵点、卡点、风险点,与基层技术人员一道攻坚克难,确保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转变。
5月以来,新疆交建集团基层创新工作喜报频传。和田项目攻坚先锋QC小组《提高施工方案上报一次通过率》在新疆质量协会第七次优秀QC小组成果交流会上发布,并获得三等奖。新疆交建集团获批新疆建协2024年自治区工程建设工法14项、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微创新成果1项。
转型向智 智力引领—创新意识的深度拓展
新疆交建集团以制度文件形式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保驾护航”。相较于粗放式现场管理,引入数字工地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工作安全,在优化流程管理、信息共享协同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在数字化、智能化趋势引领下,新疆交建集团各项目将先进的智能设备与项目质量管理有机结合。
G218那拉提至巴仑台项目全过程应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一体化平台,实现施工资料、试验资料、计量资料、隐蔽工程、手机APP工序报验等全过程管理。
青河项目使用智慧安监双控一体化平台,以数据采集、动态信息交互、智能分析为基础,构建集数据采集、信息分析于一体的工程建设综合“智能”一体化工地管理系统,对施工项目人员管理、风险管控、隐患排查全过程实行动态监控管理。
产业向绿 科技创新发展研究院
公司申报的《新疆荒漠区高等级公路路面智能建造先导应用试点》通过交通运输部评审,成为全国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项目之一。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不少堵点、卡点,面对干什么、怎样干、何时干等诸多科学问题,科技创新发展研究院积极组织内外部专家进行论证研究,形成具体实施方案。该方案的出台,能有效疏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对于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及形成示范效应有着积极作用。
近年来,新疆交建集团基础设施公司研制的装置在保证安全的同时加快施工效率,有效保护了成品管节。经项目技术人员统计,吊装圆管涵进度较传统吊装加快60%左右。该技术已申报基层创新成果,并获得2024年自治区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活动II类成果。
新疆交建集团市政轨道公司在项目上引入无人机航测激光雷达技术,对大面积场地土石方开挖量进行计算,实现不同施工时期施工现场实际地形三维表面模型的数字化管理、不同施工时期土石方开挖量的自动计算。新疆交建集团规划设计公司在复杂地形项目测设过程中引入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建立三维立体模型,快速高效地完成相关工作任务,提高测量效率,满足工程所需的质量和精度,同时实现成果多样化应用。
目标向上,脚步向下。新质生产力是企业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核心竞争力,是推动公司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新疆交建集团将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不断推动公司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实现公司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通讯员 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