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国画里流淌着新疆“甜蜜”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王新红
6月20日,记者走进崔逢春的画室,他正躬身在画案前画葡萄。今年61岁的他,是新疆美术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穿过窗户的阳光折射在画室墙面的葡萄、石榴、哈密瓜等画作上,使画面熠熠生辉,观赏者仿佛进入一个“甜蜜”的世界。
崔逢春画的哈密瓜。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王新红摄
崔逢春擅长画葡萄。初画葡萄时,他每年都要去吐鲁番。3月起藤、上架,5月结小果,8月底成熟…… 他将观察到的葡萄生长状态记在本子上,又买来葡萄种类、病虫害等书籍进行学习。与此同时,他研究学习同行画的葡萄,前往全国各地拜访国画名师学习,不断实践探索后,逐渐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
崔逢春给记者介绍他画新疆水果的初衷。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王新红摄
崔逢春笔下的葡萄晶莹剔透,枝蔓苍劲有力,每一条交错的藤蔓都汇集着努力向上的劲头。“葡萄藤蔓虽然像枯枝一样,但却顶着三十七八摄氏度的高温,将营养输送到一颗颗葡萄中,这让我联想到一代代扎根在新疆的奋斗者努力拼搏的精神。”
崔逢春正在画哈密瓜。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王新红摄
在葡萄绘画上摸索出自己的创作路子后,崔逢春又开始画新疆的哈密瓜、石榴、苹果、梨等,这些水果在他的笔下仿佛有了生命,仿佛能嗅到它们的香气,尝到它们的甜蜜。
崔逢春给基层培训班学员讲授绘画技巧。图片由崔逢春提供
画新疆瓜果成名后,他每年都会利用寒暑假到南北疆中小学校为各地美术老师和孩子传授画瓜果的方法。去年7月,克拉玛依市第十六中学五年级学生郭晓雨参加“童绘新疆”活动跟着他学画葡萄,爱上了国画。“那次教学,孩子们都很兴奋,不少孩子第一次上国画课。”崔逢春介绍,在“共画一幅国画”互动环节,不少孩子画完一次,又去排队画第二次、第三次,现在他的手机里还保存着孩子们共同创作的那幅葡萄画。
崔逢春教孩子们画新疆水果。图片由崔逢春提供
去年暑假,他到南疆一所学校教孩子们画新疆瓜果时,一个小男孩从头到尾趴在他面前,眼睛睁得大大的,“当时我就想,这一趟来得有价值,或许那个孩子自此爱上了绘画。”
崔逢春在基层培训班讲授绘画技巧。图片由崔逢春提供
近两年,崔逢春相继担任了“魅力新疆 美丽家乡”“童绘新疆”等活动的指导老师。“让孩子们通过画熟悉的新疆水果爱上国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非常有意义。”他说。